黃大人接到手中,將帛卷展開,見上麵繡了“中興大遼”四個遼體大字,壓腳處題注是耶律大石手書。
文士出身,黃靖自然也是喜書之人。對耶律大石的手筆頗加推崇,通篇全用正鋒,字體雄健勁挺,一點一劃俱見筋骨,有奔雷墜石之奇,鸞舞龍驚氣慨。待又聽說繡活是帝後娘娘的親手,針腳細膩,法色吻合。黃靖雖不懂女紅,但看把筆墨韻味織摹得淋漓盡致,不免又是一番讚歎。想不到當今這位蕭奪裏懶皇後娘娘竟有這般的心思手藝,黃靖有些詫異,這與傳聞中所講的慵懶無為有些不符呢。
也許是以前的官階品位不到,黃靖並不關心官家後宮裏的事情。隻依稀記得奪裏懶娘娘是在乾統初年被冊封為皇後,公認的性閑淑而有儀則,是個賢惠之人,深得天祚帝寵愛。隻可惜她的所作所為正應了名中的“懶”字,萬事不愛操心。麵對天祚帝荒淫無度、不體民生的行為,不但不以母儀天下之禮對帝王進行勸諫,反而放縱其行。她的兄弟奉先、保先借著姊妹得寵之勢,結黨營私,相作非為,她卻置若罔聞,不加節製,偶爾還有包庇。間接成了禍亂朝綱的幫凶。雖說自身無大惡,但大遼潦倒到今日之地步,她也難辭其咎。
思索了一回,才想起李長風在等自己對弈,不覺謙然一笑。過去對麵坐了,拈起一粒棋子笑道:“長風這是要拿這字勾了我魂兒去,再趁機在棋上刹了我的勢呀!”二人哈哈笑罷,便專注的下起棋來,一時間堂上寂然,隻棋子落在棋坪上“叮、叮”脆響。
兩人雖然是一個長於弄智,冷靜沉穩,一個嘻笑怒罵,有些玩世不恭,但都是爭強好勝的個性。不約而同在四角星位上交錯置上“座子”,使彼此不能借角固守,就如同群雄逐鹿,心思全在奠定中原,決不肯偏安一隅。
“請!”
黃大人執黑做後手,李長風也不客氣,拈白落子,與他展開了搏殺。
黃靖連續脫先兩手,在右上角做成陷阱,隻待李長風上當,便會毫不猶豫地棄掉,從而輕裝挺進中原,以成大業。 卻不料被對手看透了心思,竟然置此邊角而不顧,偏偏突然回師,使黃靖陷入長考。這步棋下得飄逸靈動,如羚羊掛角。即照應到了黃大人可能穾圍的路線,又在邊緣地帶留下重重殺機。所謂高者在腹,中者在角,下者在邊,黃靖此時再無暇顧及招法淩亂,招招求索命,氣勢猛如虹,一招狠似一招地吞噬對手的領地。可是,李長風沉穩的優點在這時充分地體現了出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卑不亢的應對,十幾手下來仍然保持著局勢的均衡。黃靖幾次意圖吃掉他中腹的小龍,卻總是計算不足,功敗垂成。《奕理指規》有雲:“凡敵無事而自補者,又侵決之意,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他惴惴小心起來,下一步該如何決斷,黃靖心裏沒底。仔細地計算了各處官子得失,決定在右上角補活這塊孤棋。可惜有些晚了,李長風鋒芒才顯,銳不能擋。至一百餘手,戰況漸趨緊迫,長風連出兩記妙手,竟同時征吃了黃大人兩處黑子,登時將他逼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