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踩點(2 / 3)

隻是鐵嬸這次沒有再反駁鐵樺,隨即到:“這樣就行,主要還是讓少爺自己按計劃去進行,畢竟這是一個能徹底鏟除長生道的機會,錯失良機,也不是什麼好事。”。

“嗯。”已經舒展開了眉頭的鐵樺又拿起自己的煙杆子,眯眼一笑,抽了起來......

翌日,春城又是一個大晴。

蒼穹之上碧空如洗,沒有幾片雲。

不過這樣的晴,也有著烈日驕陽,整個被陽光籠罩的春城很明媚,也有點炎熱。

知了又在烈日下不知疲倦的叫著了,知了聲聲,回蕩在城中內外各地,在風聲中此起彼伏。

幾個帶著草帽,挑著貨物的漢子,結伴而行出城而去,前往了南麵的官渡。

官渡這個地方,向來都不隻是昆明春城的南大門,更是滇池東岸的重要碼頭港口之一。

靠著滇池水嶽路,成為了東岸的水運樞紐之一。

從滇池西岸船運而來的貨物,不是從篆塘碼頭進入城中,便是來到官渡這裏,或是卸載,或是沿著盤龍江再進入城內。

但凡是有碼頭的地方,一向都很熱鬧。城外的官渡也不例外,就算這裏隻是一個湖泊的碼頭,比不上大江大河的大碼頭,但是趕腳的,拉車的,做買賣的,賣苦力的,都聚集到了這裏,想著在碼頭上找個活兒做。

所以一到白,官渡就會熱鬧了起來。

那幾個挑著擔子的漢子進了官渡,也沒有去碼頭那邊,而是在行人熙熙攘攘,也是熱鬧嘈雜的鎮上動走走,細看看,一邊叫賣,一邊走。

他們賣的東西,盡是山貨,卻也種類繁多。

滇中人從夏季開始到秋時,都喜歡吃山中雨後,土裏長出的菌類,這一類山貨很受歡迎。這幾個漢子的擔子裏就是山中采集來的菌。

雖然都是菌類,卻是五花八門,有稱之為菌中之王,其肉肥碩壯實,質細絲白類似雞肉的雞樅。有味道鮮美的牛肝菌,有香味濃鬱、肉質堅韌的幹巴菌,也有菌肉色白質嫩,香氣芬芳的青頭菌。

可是這些漢子們,其實不是什麼賣山貨的山裏人家。雖然他們準備充足,但是真實的身份還是一個賊。

他們就是木青冥派人,雇傭的飛賊。

與散盜不同,他們這夥飛賊非常專業。

此來不過是為木青冥交代的事而踩點,但是也準備充足,完全就是像山裏人家,下山買賣一樣。

他們挑著擔子邊走邊賣,因為滇人好吃菌,所以才在鎮子裏走了一圈,擔子裏的山貨已經賣出了大半。

讓這些飛賊,也因此沒少賺錢。

而他們行走的路線,也隻是看似漫無目的瞎逛而已。其實,他們一直圍著鎮子上,一座**的古塔,四麵刻四方佛像的古塔轉來轉去的。

這座古塔始建於明代,為佛教的金剛塔。塔上的力士雕像,雙眼凝望著數百年的滄桑。風雨百年,依舊不怒自威,栩栩如生。

方形座基上建立大五個塔,高聳指。中心塔最大,雄偉霸氣。分散在四角上四個塔略矮一些,這象征著佛教密宗金剛部的"曼陀羅"(神壇),專門用於供奉金剛五部佛及諸菩薩。

正方須彌座,束腰有間柱。塔身為桶狀,是兩頭粗中間細。下半部為七圈蓮瓣,又稱七寶金剛圈,如台階樣層層收縮。上半部塔體光滑如覆缽,上大下,四麵設佛龕,又稱開眼光門。塔身之上是方形須彌式塔頸,上承十三(相輪)。塔刹有銅鍛傘蓋、垂八鈴鋒,蓋麵立四銅鑄王寶像。再上為石製圓光,四麵有鈴鋒。刹頂為寶瓶、寶珠。

在基座十字券洞窟窿頂部,嵌有銅鑄雕板一塊,四角雲紋為飾,中央八葉蓮花,跌坐八如來,正中大日如來獨坐,此是佛教法器"金剛界九會曼陀羅"。

因為基座下部有十字貫通四道券門,當地人又將其稱為"穿心塔"。

按鎖龍饒情報,飛賊們得知,鎖龍人要的靈珠,就在塔中獨坐的大日如來佛像之下。

但是這個佛像,和石塔渾然一體,要想取出這顆靈珠,確實不是什麼易如反掌的事。

但是對於飛賊們來,他們總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