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紙紮店,兩人擠入了熱鬧的人群中,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下,身上暖和了不少。
“師叔,你怎麼這麼富有?”好奇下,張曉生不由得感歎道:“五十兩銀子你眼睛都不眨一下,真的是富得任性啊。”。
“那不是真的,是我拿查老板店裏的紙元寶變得,一個障眼法而已。”笑而不語的妙筆,用意念傳音暗中把銀錠一事,悄悄的告訴了張曉生:“不出一時三刻,那銀錠就會恢複原形了。”......
太嶽山,這座位於山西的山脈名稱由來於其主脈霍山。《水經注》記載:“太嶽山,即霍太山。”。而霍山是曾與五嶽齊名的名山序列中的五鎮之山之一,也被封為中鎮之山。此山最早,還被稱作為“霍泰山”。
主脈呈近南北方向展布,北起介休,南至洪洞,延伸約百餘裏。北接平遙、太穀東南部的山地,方向雖折轉北東,然可連為一體,東北和與太行山脈相接;向南以低緩山地斷續延伸至沁水縣北部,與中條山相接。
如此走向,形成了回頭龍的風水格局,也算是上層的風水寶地。
而主峰一眼望去,至為高峻,群山拱擁,甚是壯觀,大有群星捧月之勢。
常年的植被覆蓋下,主峰上也是青翠一片。山石間草木繁盛,參天大樹林立其中。置身其中,樹蔭籠罩下很難辨別方向。
十天前,離開了滇中的長生道黃衣老者,趕到了此地。不善於使用太多醫術之外邪術的他,足足行進了三天之久,才從滇中抵達太嶽山脈。
他又再山中,風餐露宿了十天,不斷找尋著鎖龍人荒廢和遺棄聖地的蹤跡。
據說,這聖地是在鎖龍人被夏啟下令處死時搗毀的。從此以後,在無人涉足過那片聖地。從此,一切的痕跡都隨著時間的流失,消失在了歲月的長河裏。
往後的事情,黃衣老者也大概知道一些。鎖龍人們分裂成了各大家族,直至今時今日,還剩下八大家族。
但他們也沒有再來過這片聖地。
遺跡,應該就藏在太嶽山脈的茫茫森林之中。
但黃衣教徒找尋了足足十日,眼前除了山泉山石,就是茂盛的灌木,和不知道活了多少年,盤根錯節的老樹。
野獸還遇到了不少。
對於戰鬥經驗並不豐富的黃衣老者來說,這才是最頭疼的。
幾場與野獸的以命相搏下,他身上的衣袍早已破爛不堪,血跡斑斑。
要不是靠著自己配置的奇藥,老者早已慘死在那些凶猛野獸,鋒利尖銳的爪牙之下了。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老者的付出在今日清晨時,終於得到了彙報。
趴在樹上睡了一宿的黃衣老者,在天亮之後許久,緩緩醒了過來。他借著越來越亮的陽光,看到了樹下不遠處的草叢裏,有著一個無頭石像。那是一個用綠鬆石雕刻而成的石像,與四周的翠綠幾乎融為一體。
要不是老者夜裏為了躲避野獸,現在樹下點了篝火,然後爬到了樹上去休息,還真的不容易看到這孤零零屹立在草木間的石像。
那是一個人立而站的豬身石像,原本在脖子上的腦袋,已經不知去向。
荒無人煙的山林裏,出現這樣的石像本就不符合常理,樹上的老者卻是一見之下頓時來了精神。
他知道,他一定是找到聖地了。
顧不得其他的老者,慌慌忙忙的從樹上爬了下來,左右一番環視認清了方向後,跨過了早已熄滅的篝火,朝著石像那邊而去。
灌木太茂盛,老者不得不邊前進著,邊用手扒開身前擋路的枝葉。不一會後,他已經隱約能看到斷頭石像,空無一物的脖子了。
黃衣老者一陣欣喜心生而出,但卻也隨之腳下一空,整個人向著地下陷了進去。等他緩過神來時,發現自己已經置身於地下,一條徐徐向下,朝著更深的地方滑去的地道中。
地道至今大概三五尺左右,圓乎乎的。兩側和上方洞壁上,爬滿了不少各式各樣的藤蔓。唯獨老者屁股下的洞壁,光滑得很。一看就知道,是有人刻意挖掘而出的。
還有些驚慌失措的老者,還亂中伸手亂抓,試圖抓住兩側的結實藤蔓,但卻屢屢失手。
直到許久後,老者才抓住了幾根藤蔓。但還是被慣性,帶出了一丈距離去。
當他停下來的時候,雙腳已經懸空在了地道外的黑暗中。老者的一雙暗中可以視物的夜眼,當即看到,自己已經坐在了地道的盡頭邊緣。身前就是離地幾丈高的半空。
在小心翼翼的低頭一看,他依稀看到了幾丈之下,那個巨大的洞穴地麵上,林立著的尖銳石筍,每一個都有一丈來高。
如槍如劍。
在石筍間,無數破敗的建築物聳立其間。
長生道是否是發現了鎖龍人的聖地?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52646/20135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