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之惑
本刊策劃
作者:本刊編輯部
疫苗接種是目前最經濟有效的健康措施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它可在每年預防200萬~300萬人口死亡。一直以來,我們都放心地給孩子注射疫苗,但近年來卻也曝出不少關於疫苗安全事件的新聞。
疫苗接種的禁忌和不良反應
2010年3月17日,有媒體報道了“山西疫苗事件”,近百名兒童不明病因致死、致殘或引發各種後遺病症。這些兒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發病前不久,都接種了疫苗。
今年6月23日《南方都市報》一篇《疫苗之殤》的報道更是讓很多家長捏了一把汗,文章報道了被疫苗改變命運的38個中國孩子,這些孩子有的終日呆坐或者躺著,大小便都在床上解決;有的年齡增長,身體卻停止成長,停留在打疫苗前的大小;有的已經治療無效死亡……
中國每年疫苗預防接種達10億劑次,疫苗的不良反應率是百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二,雖然這個概率很低,但也意味著每年要有超過1000個孩子因為接種疫苗而產生各種不良反應。事實上,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接種任何一種疫苗都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乙肝疫苗
接種時間:出生兩天內、1個月、6個月各注射1次,每3~5年加強注射1次。
接種禁忌:患有肝炎、發熱、急性或慢性嚴重疾病,有過敏史者禁用。
不良反應:接種疫苗後反應輕微。少數人在疫苗注射部位出現紅暈和硬結,稍有壓痛,2~3日後即退去。一般無全身反應,極少數出現畏寒或低熱,也有個別報告出現蕁麻疹者。
卡介苗
接種時間:嬰兒出生後即可接種,如果出生時沒接種,可在2個月內接種。在3歲、7歲及12歲時,如結核試驗陰性,應進行複種。
接種禁忌:凡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髒病、濕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膚病者均不予接種。
不良反應:接種後2周左右,局部可出現紅腫浸潤。若隨後化膿,形成小潰瘍,可用1%龍膽紫塗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結痂,為正常反應。
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
接種時間:出生後滿2月,初服,以後每隔1月服兩次,連服兩次,4歲加強1次。
接種禁忌:1、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製劑治療期間禁服。2、對牛乳及牛乳製品過敏者禁服糖丸劑型疫苗,可服液體疫苗。3、凡發熱、腹瀉(一日大便>4次)及患急性傳染病期間、妊娠期間忌服。
不良反應:隻有極少數嬰幼兒服用脊灰疫苗後發生一過性腹瀉,可不治自愈。
百白破疫苗
接種時間:嬰兒出生滿3個月時進行,初種必須注射3針,每次間隔4~6周,孩子1歲到2歲時再複種1次。
接種禁忌:1、有癲癇、神經係統疾患及抽風史禁用。2、急性傳染病(包括恢複期)及發熱者暫緩注射。3、兒童免疫製劑,成人禁用。
不良反應:1、局部可出現紅腫、疼痛、發癢、或有低熱、疲倦、頭痛等。偶見過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腫。2、無菌性化膿,多係注射過淺或疫苗未搖勻,硬結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膿。3、若全身反應較重,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4、吸附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無論全身反應或局部反應均極低。但也有的接種後在接種部位有輕度紅暈、癢感或有低熱,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即行消退,如有嚴重反應及時診治。
麻疹疫苗
接種時間:第一次接種應在嬰兒滿8個月,到2歲、7歲、12歲時再複種。
接種禁忌:患嚴重疾病、發熱或過敏史(特別是雞蛋過敏史者)不能接種。
不良反應:注射後局部一般無反應。在6~10天時少數人可能發熱,一般不超過2天,偶有散在皮疹。
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
接種時間:滅活疫苗在出生8月齡時接種兩針,兩針間隔時間為7~10天;18~24個月時接種第三針;6歲時接種第四針。減毒活疫苗在出生8月齡時接種第一針,18~24個月時接種第二針,6歲時接種第三針,以後不必再注射,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
接種禁忌:1、發熱及急性疾病。2、嚴重慢性病。3、腦及神經係統疾病。4、過敏性疾病,既往對抗生素、疫苗有過敏史者。
不良反應:大多數人接種無反應,僅個別兒童注射後,局部出現紅腫、疼痛,1~2天內消退,少有發熱,一般均在38℃以下。少數有頭暈、頭痛、不適等自覺症狀。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腫和過敏性休克發生率隨接種次數增多而增加。一般發生在注射後10~30分鍾,很少有超過24小時者。
不接種疫苗之禍
山西疫苗事件和《南方都市報》的報道及每種疫苗的不良反應讓很多家長產生了困惑,接種疫苗可能產生這麼嚴重的後果,那麼作為一種主動防疫,是否不接種更保險呢?讓我們來看看下麵的報道:
據2013年10月15日《三湘都市報》報道,益陽2歲男童匡一寒2個多月前被蚊蟲咬了一口後,患上乙型病毒性腦炎,至今癱瘓在床。據孩子的母親介紹,孩子出生時打過乙腦疫苗,之後要打加強針時,正趕上孩子感冒發燒就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