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走墓人(1 / 2)

盜墓之派,走墓為尊。

世人隻知盜墓四大派:摸金、發丘、搬山、卸嶺,卻不知還有我走墓人一脈。

走墓者,看陰陽,過萬墓,望往生,屍山鬼海亦不驚!

走墓一脈發源於西周昭王時期,那時周昭王昏庸無能,沉溺於享樂,不理朝政,偌大的周朝開始衰落,一些分封出去的諸侯逐漸強大了起來。

楚君熊繹,是個野心抱負極大之人,早就不滿周朝的統治,想要將其推翻。

但那時周朝勢大,楚國想要與其抗衡,就必須提高自身的實力,而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財物支持。

楚國有一奇人熊闆,精通方士之術,位列國師之位,在他的建議之下,熊繹建立了史上第一個盜墓門派,走墓派。

走墓一脈由熊闆親自訓練和挑選,為了保密,選的都是世上已無親人的人,傳授他們奇門方術,強化他們的體魄,使他們遠勝於常人。

在楚君熊繹的全力支持下,第一批走墓人被訓練了出來,短短兩年時間,便為楚國挖掘出一筆富可敵國的財物。

有了這筆財力的支持,楚國大肆擴充軍隊,打造兵器、盔甲,國力蒸蒸日上,在極短的時間內強大了起來。

楚國的強大,讓周朝不安,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當時在位的周昭王,進行了三次浩浩蕩蕩的伐楚之戰。

但結局卻是三次都是周昭王以失敗告終,更是喪命在最後一役中。

其實當時楚國雖然迅速發展了起來,但與周朝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之所以能夠三戰而不敗,其中便有走墓人的功勞。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周昭王領軍渡過漢水,想要深入荊楚一帶,卻在渡漢水之時,遇到了上千頭大兕(古代犀牛的一種,有大象一般的身軀,非常凶猛。),軍隊損失慘重,不戰而歸。

而這上千頭大兕,便是走墓一脈弄來的,成功阻止了周朝大軍。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伐楚,這次渡漢水之時,陰風驟起,氣候惡劣,水麵破濤四起,周軍驚恐,軍隊大部喪失。

這次失敗,周朝歸咎於天時不利,實則是走墓一脈以上古方術配合楚軍,進行了一次強有力的伏擊。

第三次,昭王末期,周昭王親率大軍伐楚,卻在漢水那裏全軍覆沒,周昭王也命喪於此。

周人諱言此事,模糊的說南巡不返,其實就是楚國舉國一戰,再加上走墓一脈的手段,成功全滅了周朝大軍。

這一戰之後,楚國徹底強盛了起來,奠定了威名,擁有了與周朝分庭抗禮的實力。

走墓一脈卻在這三戰之中損失慘重,上百之人,最後隻剩下了十幾人。

由於走墓人一脈所剩無幾,再加上楚國已經崛起,楚君熊繹來了一手鳥盡弓藏。

在當時,挖人墳墓是大忌諱,必定會受千夫所指,哪怕熊繹身為楚國國君,也承受不起。

靠挖墳發家的熊繹害怕事情暴露,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決定殺死所有走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