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1 / 1)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

商訊生活

作者:陳春曉

初讀紀連彬先生的作品,即被其畫麵所傳達出的那種宗教般的虔誠,那種質樸、純真的精神所感動。被作者所表現出的那種博大胸襟以及與天地萬物同在的豪邁氣概所震撼。紀連彬的每一幅作品所散發出的精神氣息,不是用“靈氣”一詞所能概括的。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作者生命體驗與藝術裏程的交融碰撞所產生的“生命”火花。寄注著作者心路曆程的苦澀思考和沉重記憶。

在紀連彬精神家園的尋覓之旅中,飄忽不定、盤旋升騰的祥雲無疑承接著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思緒、情感好像可以隨時隨著流動的雲朵而升騰、翻轉、消逝;或遠,或近,不著邊際,給人留下無盡的遐想空間。“雲”乃祥瑞之氣,“雲者,天地之本也”,紀連彬筆下雲紋的大量使用,已不再是對“天上之雲”的客觀寫照,而是承載著他自身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是“心物合”的產物。也是中國人“心中之雲”的表達。這與幾千年來直被中國傳統哲學從宇宙生成論、本體論的高度加以闡釋的學說在一定程度上是統一的。

中國畫的困境應該說是畫家自身的困惑,對傳統而言不是否定而是超越。在這一點上,紀連彬的認識無疑是深刻的。而也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點,他的作品在原始主義韻味的基礎上,極具當代性。這點不僅從作者對雲團意象性色彩的描繪上可以看出,也表現在其人物形象的刻畫上。具體體現在兩方麵:一是主人公形象的“誇張性”描繪。在他的筆下,主體人物的形象可以與天、地並立—腳踩地、頭頂天,可以漂浮於雲端,一切的景物都服從於情感的分配,這無疑是對西方現代藝術中“表現性”因素的借鑒;另方麵,顯現於雲端的人們朝拜的對象,僅以寥寥數筆勾勒出形體,使其抽象化,但人們朝拜時的虔誠心態卻並未因之遜色,這是因為朝拜的對象——神靈,已深入人的內心之中,對靈魂本體的追尋,對靈魂深處的淨化在此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山光、雲影、人物、神靈都被作者幻化成了—種理念——通過畫麵,把人的尊嚴,把真、善、美,把種理想化的美找尋回來,傳統筆墨的時代性在紀連彬的畫麵中得以成功展現。

(本文為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