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對卡洛克的收購後,孫潤就帶著劇組的相關人員抵達了意大利,他並不知道媒體對他的評價,就算知道他也不在意。
其實孫潤選擇《美麗人生》原因很簡單,成本低票房好,而且能夠拿獎。《美麗人生》以850萬的成本在全球取得了1.7億的票房,在奧斯卡上獲得了9項提名,並成功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大獎。
奧斯卡對一個導演來說非常重要,想成為真正的頂級導演,最佳途徑就是獲得奧斯卡,服也好不服也罷,這就是事實。
現在的孫潤去請湯姆-克魯斯這種頂級明星來演電影,對方肯定會要求2000萬的片酬;但如果孫潤有奧斯卡在手,那麼湯姆-克魯斯完全有可能以低片酬來接他的電影,像後來湯姆-克魯斯接《木蘭花》片酬就隻有十萬,這個價格簡直難以想象。
孫潤打定主意是要走奧斯卡路線的,他清楚明年的奧斯卡上米拉麥克斯的《英國病人》會大獲全勝,《英國病人》足夠好,而米拉麥克斯的公關能夠又太強,以步兵電影現在的公關能力肯定不是米拉麥克斯的對手,所以他將目光投向了《英國病人》之外的獎項。
成本低票房高,又能夠獲得多項奧斯卡的電影,想來想去,就隻有《美麗人生》和《臥虎藏龍》。孫潤不願意和李安搶《臥虎藏龍》,那麼唯一的選擇就隻有《美麗人生》了。
當然,這些東西孫潤不會告訴任何人,就連瓊斯都不會說,這根本無法解釋。
孫潤的團隊抵達意大利的幾天內,演員們也都陸陸續續的進組了,孫潤很快發現劇組麵臨一個問題。
《美麗人生》的演員來自眾多的國家,像男主角羅伯托-貝尼尼是意大利人,愛猜謎的德國軍官是德國人,女主角多拉母親的扮演者是西班牙演員瑪麗莎-佩雷德斯,還有來自法國的演員,再加上孫潤他們這一群從美國來的家夥,整個劇組完全是多國部隊,語言文化都不同。
這其中,步兵電影很多人都不會意大利語,而很多意大利本土演員又不會英語,溝通起來相當困難,所以劇組的首要工作就是大家進行溝通交流,進行磨合。
好在貝尼尼在1年多以前拍攝《猥瑣創世紀2》時就已經開始擔任導演,有導演的經驗,遇到不懂英語的意大利演員,他便擔當起了分析角色的工作。
有貝尼尼在其中穿針引線,劇組的交流變得順暢多了,劇組的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規,電影正式開拍。
電影的第一個試鏡是圭多在濃霧彌漫的集中營裏抱著兒子前進,這是要營造一種夢幻的效果,並通過畫外音進行提示,告訴大家這個故事是關於父子親情,也讓觀眾明白這是“我”的回憶。
因為這個鏡頭跟之後的鏡頭不連貫,起提示作用,而在電影的後半部分有大量的在集中營的戲,所以這這鏡頭自然而然的放到後麵,跟集中營的戲一起拍。
這在電影裏極其常見,導演在做拍攝計劃的時候就會考慮好,先拍哪個鏡頭,後拍那個鏡頭,而拍攝的順序可能完全是顛倒的,隻是最後剪輯的時候按照正常的順序組合起來。
電影拍攝時,場記拿著寫著XX場第X個鏡頭的場記板,放在鏡頭前麵一放,聽導演一叫開機打板,場板往下一合,電影就正式開拍。
為什麼每個鏡頭要怎麼做?主要為了剪輯地時候方便,剪輯的時候一看是幾場第幾個鏡頭,根據這些數字進行組合就行了,否則還得去看內容,非把剪輯師累成傻子不可。
所以實際的第一個鏡頭是圭多和朋友開車進城的的鏡頭,這個鏡頭是遠景,電影開篇的鏡頭通常采用這種鏡頭,交待環境,表現人物與環境的關係,給觀眾想象的空間。
劇組開車來到郊外的一條鄉間公路邊停下後,劇組的工作人員們就開始忙碌起來,萊斯尼帶著攝影組的攝影師和攝影助理們到山坡上擺弄機器。
電影的這個鏡頭采取的是對角線構圖,也就是圭多和朋友駕著車順著公路,從畫麵的左下角開向右上角路,采取這種構圖能夠引導人們的視線前進,從畫麵的一頭到另一頭,增加了畫麵的縱深感,所以攝影機必須架在山坡上,這樣才能讓公路在畫麵裏形成對角線。
化妝師開始給貝尼尼則和扮演他朋友的意大利演員化妝,而他們倆則對不斷的對著台詞:“我把看到一切全都唱出來,我對天說,我是你的奴仆……”
燈光師根據監視器反應出的光線效果,指揮燈光部門調整布光。布光是極其細致的工作,需要根據監視器的畫麵一點點的調整,所以布光工作是電影準備工作中最費時的。
而孫潤則悠閑地坐在了監視器前麵,他現在擁有了非常專業的團隊,隻需要盯著監視器畫麵,對不滿意的鏡頭喊“停”就行了,再也不用向過去那樣事必躬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