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狄仁傑初探案
第二天孫悠然早早起床,準備好等狄仁傑過來,然而,一直等了很久也沒有見到狄仁傑的蹤影,都上了兩次廁所狄仁傑才姍姍來遲,在小二的指點下走到孫悠然麵前作揖道:“在下狄仁傑,字懷英,見過孫兄。”
孫悠然熱情地把他讓到座位上,笑道:“沒想到狄兄這麼看得起小弟,前來做客。來,來,邊吃邊聊。”
狄仁傑道:“在下在長安得時候聽說過孫兄日常習慣,所以今天是算著時間過來的,確是讓孫兄久等了,見諒。”
孫悠然笑道:“狄兄這樣的年輕俊傑要過來做客,小弟是求之不得。特意起了個大早就是為了早點見到狄兄呢。”
狄仁傑聽孫悠然居然說自己是年輕俊傑,一抹羞赧出現在臉上,道:“仁傑不過是明經科士子,怎麼也算不上俊傑。”
孫悠然笑道:“不管別人是怎麼想的,在我看來,並不是考上進士甚至秀才就是俊傑,秀才科考的人太少,錄取幾乎為零,進士科也隻有那麼幾十個。一個國家的治理需要方方麵麵的知識,這些不是這麼點進士秀才就能應付得過來的。況且官職也要分職能的,戶部管理稅收、度支等,處理賬務是戶部官員必須具備的能力;刑部管理刑法政令、審核刑名,當然
得有專業的律法和探案知識;工部掌管水利、營造等,同樣需要精通工程營造。”
狄仁傑道:“進士科太難考,況且我對斷案更有興趣。在長安得時候聽說過孫兄精通雜學,正好路過洛陽,特意上門向你請教。”
孫悠然笑道:“狄兄看看,”指了指自己的臉,“一個十七八歲的人你相信他真的精通雜學?如果說是稍有涉獵還差不多。”
狄仁傑道:“我相信,已經有一個證明了天賦奇才之說,駱賓王七歲就能賦詩,孫兄現在已經十八歲了,一直專注雜學的你肯定精通。”
孫悠然笑道:“駱賓王雖然七歲就能夠賦詩,可是現在三十多歲了也沒見他寫出了多少能夠名傳千古的詩賦來。雜學我確實僅僅是稍有涉獵。你說你對探案興趣濃厚,這方麵我幾乎就是一片空白,可能不能給你什麼幫助了。”
狄仁傑道:“肯定有幫助。”
孫悠然道:“其他方麵我幫不了你,不過檢驗屍體這方麵我們的醫生專門做得有記錄,相信對你會有用。”
狄仁傑起身謝過孫悠然,孫悠然道:“狄兄不必如此,既然你對斷案這方麵有興趣,那小弟能夠幫上一把怎麼也不會推遲的。況且,小弟還希望狄兄能夠結合今後你遇到的案子,整理出查案需要注意的事項,法醫鑒定的方法,形成一本能夠指導大唐官員驗屍查案,發現線索、推理真相的《洗冤集錄》。”
既然是醫生記錄下來的醫學著作,孫悠然建議狄仁傑搬過來客棧住幾天,這樣方便跟醫生溝通交流。狄仁傑跟孫悠然雖然隻是短暫相處,可是他還是看出了孫悠然的真誠,欣然應允了。
孫悠然看著狄仁傑隨口吩咐一聲小二讓到他先住的客棧把行禮拿過來,然後就沉浸在書裏去了。孫悠然也不打擾他,出來叫過小二,拿了一吊錢給小二,讓他過去拿狄仁傑的行禮時順便看看賬結清沒有。狄仁傑剛才那樣子讓孫悠然不敢肯定他是否結了賬,別到時候對方不讓吧行禮領走。
傍晚學生回客棧,兩個學生向孫悠然說起衙門接到的一樁自殺案。
死者叫劉三,洛陽城郊的農民,十六歲,家裏父母俱在,上有兄長一人,已經分家另過。有一個從小定的娃娃親,打算下半年就成親。
今天早上衙門接到報案後,縣衙立刻不知人手前往案發地,經過仵作檢驗,上報,最後洛陽令根據仵作的檢驗推斷死者死於自殺,然而死者家屬一口咬定死者不是自殺,而是被人殺死的。
孫悠然聽了問道:“他家家境如何?”
李端道:“我倒是沒有仔細了解,不過對比附近鄰居,家裏相對還算寬裕。”家裏寬裕,那就不會是因為錢的問題自殺。
“他家裏父母的身體如何?家裏其他人呢?”
“都很好。”既然這樣,那確實不會因為沒錢,娶不了媳婦自殺。
想了想又問道:“他和他哥哥兩人感情如何?”畢竟也有可能是爭家產,兄弟反目。
“兄弟兩感情非常好,劉三還經常帶著小侄子玩,給小侄子做玩具。劉三的嫂子是他家的童養媳,平時一家人相處也是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