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不支持者(1 / 2)

整個德國將會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統一,無論是普魯士軍官團,還是老一輩資產階級、中低層的人民大眾,都是已經為國社黨統治德意誌大地做好了準備。

德共也是德國前三大黨,但限於英法兩國的政治警告,宣傳如果德共成為了德國的執政黨,將會出兵鎮壓,有了這個警告,德共是怎麼也對國社黨未來的統治造成威脅。

而且對於共產人而言,國籍已經不是身份的阻礙,他們宣稱“全世界無產階級團結起來,失去的將會是鎖鏈,獲得的將會是整個世界”。在這樣精神號召之下,國際共產主義的戰士士氣昂揚,已經打破了國籍的枷鎖,靜靜的團結起來。

一場鬥爭的勝利與否,很大程度在於戰士的強大與否,戰士的強大與否,就要看個人的思想和意誌力。

古往今來,所有的戰爭,都有一個目的,不管目的是正義和非正義的,但這個目的武裝著所有戰士,武裝著他們,引導著他們勇猛前進。

當目的完成後,勝利者當回獲得豐厚的利潤和榮耀,這是他們應得的。

曆史上所有精銳的軍隊,都有著共同的信念和目的,這信念和目的不懼風吹雨打,經得住煙熏火燎,除非是死亡,不然所有的人都會為了它所奮鬥一生。

具有這一思想的軍隊往往是偉大的,作戰英勇,戰無不勝,而沒有這一思想的軍隊則是一觸即潰、屢戰屢敗,是會被淘汰的。

現在的德國人民是具有這樣共同的信念和目的的,他們上下一致,需要廢除凡爾賽和約,需要重整軍備,需要洗刷恥辱,重新獲得世界大國的身份。

至於德共,也是具有統一的目標和信念的,他們的信念便是所有無產階級團結起來,推翻資本主義,消滅私有產權,消滅社會隔閡和階級,集體生產,按需分配,共同富裕。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雖然在後世看來(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的我們看來),這樣想象是烏托邦,是不能實現的,甚至被人稱為“空想”。但對於當時很多被壓迫被剝削的人來說,他們知道無產階級的可愛,痛恨資產階級的剝削壓迫,他們痛恨那些資本家們坐在家裏掙著十幾輩子都用不完的錢,而他們卻要在工廠下苦力,死了也沒有人管,所以,這也是兩個階級的矛盾,是有錢人和沒錢人的矛盾,類似於中國古代循環上演的土地主與農民的矛盾。

所以,當時的無產階級,當時的農民,需要共產主要,需要一個思想來引導他們翻身做地主。雖然全世界社會無產階級國家極難實現,實現的路上困阻重重,但這樣的世界很美好,他們需要這樣的一個世界,縱然實現的機會性很小,也要依靠一點點微弱的光明前進,為此付出寶貴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我們無權評論他們的對與錯,可我們應當尊敬他們當時努力和付出,正因為他們,向來單一的政治體係有了多體化發展,我們人民可以選擇更多的發展方向。

多元化是好的,可這樣一來,共產主義和西方資本階級格格不入,兩種政治體係有了最根本的矛盾。

這不再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而是世界上兩個政治衝突,所以說,在當時,一個國家如果被共產主義所滲透,那就要小心了,這標誌著國內的共產主義者或許對於國家已經不再那麼忠誠,他們所忠誠的,或許將隻是心中的那個信念。

國家還是信念,這是一個問題。

有一點沒變,對於國內的共產主義,穿越而來的希特勒所主張的依然是鎮壓,殘酷鎮壓才能抑製住它的發展,對於國社黨的領袖而言,這是必須的。

“以前我喜歡共產主義,這是我的偏好,但是我為了我的國家,為了我的權勢,我必須這樣選擇。”

…………

國社黨現在還沒有上台,統治德國的依然是老牌政黨社民黨,雖然社民黨已經腐朽,已經讓民眾所厭棄,但距離選舉還有一段距離,社民黨下台也就是選舉的那一天。

所有的政黨和勢力都已經聚攏在國社黨身邊,德共也在聯合打壓之下呈現出隻能地下發展的趨勢,甚至連底下發展的趨勢也不能保持,因為德國大地上,已經沒有了德共的生存土壤。國社黨能讓底層人民吃得飽飯,已經實現了許多空想都不能實現的事實,人民大眾得到了看的著摸得到的好處,那他們何必去追尋那虛無縹緲的主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