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節:唐人真跡(2 / 2)

“嗯,你說的也有道理。”心情平靜下來的溫小飛感慨地說道,“但讓孩子們跟著受苦,作為父母,心裏能好受嗎?”

冷小婉無語了,心中對溫小飛更加敬佩。她想:他這樣有責任感,肯定會是一個好丈夫,這真是我的幸運啊。

“我們來看這字吧,再來說顏直卿。”冷小婉把思路拉回正題,“這顏直卿,乃是顏真卿的孫子。”

溫小飛雖然已經意識到顏直卿和顏真卿之間一定有關係,但冷小婉的話還是讓他感到驚訝,便迫不及待地問:“到底怎麼回事?快說給我聽聽。”

接著,冷小婉就娓娓地講起了顏直卿的故事:“顏真卿不光是唐朝著名書法家,還是一個政治家,他有三子,長子取父親名‘真卿’兩字的一半為名,叫顏直即,到北方番國做了多年人質,娶了當地一個女子劉雲兒為妻。後來兩人趁一次難得的機會逃跑,可是顏直即途中不幸得病死去。

“劉雲兒已有身孕,寄居一百姓張大樹家,不久便生下一子,而此時傳來顏真卿被奸臣所害的消息,劉雲兒便取丈夫之名一字,取公公之名一字,為兒子取名‘顏直卿’,以讓兒子銘記父親和祖父之忠烈,同時也希望兒子能繼承其祖父在書法上的成就。

“劉雲兒為感激寄居的張大樹家,嫁給了他的兒子張小林,帶著兒子定居在當地。她保存著公公顏真卿寫給其丈夫顏直即的許多書信,以之教兒子顏直卿學習書法。

“這顏直卿大概是遺傳了其祖父在書法上的天賦,學起來竟進步神速,極有成就。但是,可能是家庭影響的原因,顏直卿生性孤僻,很少與人來往,所以作品外傳極少。後來,顏直卿不幸患病早逝,而他的字竟也在一場大火中全被燒毀。”

“哦,這是一個書法神童啊。”聽了冷小婉的講述,溫小飛不禁感歎道,“太可惜了,怎麼都燒了呢?那這一幅是哪來的?”

“顏直卿隻有一個朋友,據傳,他也隻送了這個朋友兩幅字,此是其中之一,”冷小婉又接著說道,“當年,家父救了一個老秀才,秀才無以回報,又孤身一人,所以就把這幅字送給了家父,據老秀才講,他就是顏直卿朋友的後人,另一幅已經被他賣了。家父本不想收,但一見是顏直卿之作,便給了老秀才二百兩銀子,收下了。”

“可是婉兒妹妹,我還有一個疑問,這幅字怎麼這樣小呢?你打開來也不過才有四十來厘米,你那瓷瓶中的可都有大半米,有的還有一米多呢。”溫小飛又不解地問。

“這是唐人的字,唐朝時的紙張最大也不過如此,這是一尺三分的規格,其長是一尺八分,不過那時的‘尺’與今天的應該不一樣。”冷小婉解釋說,“據北宋蘇易簡《文房四譜》記載,晉代時最大的紙寬一尺三分,長一尺八分。唐代造紙仿照晉代的標準,而元代以後,紙就達到四尺了。”

冷小婉說的非常正確。晉代一尺約合今天的25.8厘米,換算後,晉朝大紙約寬31.3厘米,長43.4厘米。溫小飛看到的這一橫軸,算是那時最大的紙了。

“那,現在如果買到大於這個尺寸的唐代以前的書畫作品,就是假的了?古人不會拚起來用嗎?”溫小飛又不解地問。

冷小婉高興地說:“問得好,你說的對,那時確實不慣於拚接使用。比如二王真跡使用的紙,大都是高約一尺多一點,長約一尺半,如果說買到比這大的,明顯就是假的。”

“你知道的真多。”溫小飛由衷地讚歎道,“婉兒妹妹,你肯定讀了很多很多的書。”

而冷小婉卻笑了一下,感歎道:“顏直卿書陶公之詩,意在告誡自己要抓緊時間練字,‘古人學問無遺力’,陸放翁說的真好啊!”

溫小飛心想:這幅字果然是希世之寶,看來比他爺爺顏真卿的字還值錢。所以,他也是唏噓不已。隻是,他不能像冷小婉那樣,來兩句詩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

他的腦袋瓜子轉了好幾圈,才想起冷小婉剛才說的詩句來處,就說:“你說的陸放翁就是陸遊吧,他的什麼《冬夜讀書示子聿》,我在小學學過,對了,你怎麼老說古人的字號,而不說他們的名字呢?我又差點不知道是誰。”

冷小婉笑道:“古人多以字號行天下,叫名字是不禮貌不恭敬的。”

“噢,是這樣。”溫小飛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然後說,“那我也要練字‘無遺力’才行,不然‘少壯不努力,哥哥徒傷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