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人與人的交往中,總會有一部分人是這樣的思維,而另一部分人正好相反,正如利益的需要。從人的角度看,都應該是平等的。但事實並非如此,當一個人的利益過大時,勢必會影響另一個人的利益。比如,一鍋粥足夠五個人喝,每人喝一碗,這似乎對我們來說很正常。但是其中某人因為特殊原因喝了兩碗。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剩餘的四個人怎麼辦呢?或者說另外的四個人會因為這個特殊的人獲得足夠多的東西而羨慕嗎?或者對某部分人群來說,將他殺掉,獲得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問題是這種現象就是社會的弊病嗎?在生活中,一部分人因為利益的得失而拋棄了所謂的高貴品質——尊嚴。利益的異質性需求或許正是人之間的衝突的重要誘因。
爭鬥。衝突的一個比較高級的形式。這是當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時,就會發生不可逆轉的爭鬥。這無非是人與人之間的某種利益不能得到滿足,或者是因為某個代際之間的矛盾而引起跨時代的衝突。爭鬥,不是你亡,就是我滅,總要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分出勝負。社會中的違法亂紀,災難頻頻,無非使他們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或許有的人會說,利益不是該我們自己享受嗎?為什麼會因為這種緣故而埋下一定的災厄。其實從社會的實際中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利益是否正當,那麼得到的也會相對平穩。利益異質化了或者你得到的並不是你自己應該得到的利益,那會不會因為這樣,爭鬥永遠不會停歇。無休止的爭鬥或許到最後將是兩敗俱傷,更為嚴重的是就此消亡。
三、人的意蘊
通過上麵的一些基本敘述,是為了能夠讓大眾明白,人的意蘊為何執著於意蘊之上。真正獨立自主的人不依賴以上任何一種策略。一些心理學家把這些獨立、樂觀的人稱為自我實現者。獨立自主或自我實現的人對他們的生活負責,而且會認真考慮、分析他們的選擇,但是他們還是會時刻留意,並且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他們的選擇。②在我看來,人的意蘊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人的自由解放,這個玄而又玄的詞句,是否真會給人一種寧靜。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是一種無法用言語解釋的一種生物體,因為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活得到一些自身領悟的東西。但是在社會發展中,我們都汲取社會的養分來維持自身的精神訴求。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人總能在這樣和那樣的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沒有一種書籍可以詮釋人的全部,這也許就是人的真正意蘊。
參考文獻:
[1]汪子嵩著《亞裏士多德·理性·自由》[M].河北大學出版社.2003.9:527
[2]卡倫·達菲等著,張雲.丁雲峰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