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我們的未來
卷首語
曆史上中國的濕地總麵積達到過6570萬公頃,占國土總麵積的7%。而近年的調查卻顯示,中國的濕地總麵積為3848萬公頃,降到了國土總麵積的3.77%,遠低於世界6%的平均水平。此外,還有約40%的濕地麵臨著嚴重退化的危險。
從6570萬公頃到3848萬公頃,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將近8個海南島已經在中國消失,意味著將近70個鄱陽湖已然不在!
濕地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濕地是“物種基因庫”,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生產力最高的自然生態係統之一。據估計,全球40%以上的物種生活在淡水濕地中。在我國3620萬公頃自然濕地中,生存著高等植物2276種、獸類31種、鳥類271種、爬行類122種、兩棲類300種、魚類1000多種。
濕地是“地球的腎髒”,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改善環境汙染;能以有機質的形式儲存碳元素,減少溫室效應;能有效控製洪水、防止土壤沙化;能保護海岸不受風浪的侵蝕、提供清潔方便的運輸方式;能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補充地下水、影響氣候……
濕地的作用決定了濕地的重要性,如果濕地破壞,人類如何自處?濕地破壞後,水源減少,物種滅絕,氣候變暖……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類連生存都困難。所以,濕地就是我們的未來。
然而這些年來,開荒種地、挖塘養魚、抓禽捕鳥、打砂取土、私搭濫建、旅遊開發、企業排汙……這些直接加速了濕地的減少和消失。在城市不斷發展擴張中,特別是近年來周邊地區公路及房地產的開發,原有的天然徑流形成和彙入通道被人為阻斷。附近地區濕地開墾為耕地,漁業和種植業過度開采地下水,更加劇了這種破壞。
濕地的急遽消失,使濕地麵積銳減的同時,濕地所擁有的獨特的生態功能,包括防洪、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等方麵的功能也在迅速退化。保護濕地已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這些年來,政府在濕地保護上已經做出了不少貢獻,取得了良好成績。但對於濕地保護這項大工程而言,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政府應更進一步重視濕地保護,改變發展觀念,將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尤為重要的是,應加速推進濕地法治化建設,使濕地保護有法可依。同時,濕地保護還需加強濕地保護力度和各級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建設,建立濕地保護管理的協調機製;重視濕地調查、監測、保護、恢複等的科技支撐工作,多層次、多渠道籌措濕地保護資金;濕地汙染要防治、治理統籌兼顧;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濕地保護意識;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
2015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我們的未來”。今年的宣傳口號:加入我們。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就是捍衛我們的未來,應成為每一位公民身體力行的事。加入我們,挽救濕地,一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