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1 / 3)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本刊特稿

常州文藝家、刊物編輯

胡軍生(常州市文聯副主席、常州市作協主席)

10月15日,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談了很多方麵的重要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創造以什麼為中心的問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既是一個老命題,也是一個新命題,更是一個大命題。說它是老命題,是因為72年前,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就提出了;說它是個新命題,是因為在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新背景下十八大報告中又舊話重提了;說它是個大命題,是因為這個“延安命題”確實是所有文化工作者必須麵對的大課題,不僅是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具體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要求,不僅是曆史的經驗,也是時代的呼喚。

而與以往相比,當今時代,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產生了一些新期待、新要求,文化發展出現了新變化、新趨勢。時代場景的轉換,必然需要文化推陳出新,在體現時代、貼近生活、服務人民上,“延安命題”需要全新的當代回答。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藝術創作的的原動力,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創作是藝術創作的不竭源泉,人民群眾也是藝術鑒賞和藝術消費的主體,是藝術作品成功與否的最終評判者。“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隻有做到“一頭汗,兩腿泥”,從群眾和生活中汲取養分和創作靈感,才能在創作中真實地反映生活,進而通過藝術的形式,揭示生活的本質,引起觀眾情感的共鳴,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和藝術上的美感。

鑒上,讓我們擺正與人民、與生活、與藝術的關係,紮根人民群眾,投身社會實踐,汲取新鮮素材,向實踐學習,拜人民為師,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吧。

盛克儉(常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明了文藝工作者的曆史擔當和時代責任。作為文藝評論界應該自覺把握和遵循講話所體現的文藝思想和價值立場,把時代的、人民的、藝術的和美學的標準貫穿到文藝評論之中去。

文藝批評家不能缺席文學藝術的繁榮,為文藝發展的繁榮盡己之責,這是責任使然。常州的文壇藝苑,在這場激動人心的文藝大進軍中,縱使不能領跑也要同跑,絕不能掉隊。要成為真正的藝術的高原,進而出現令人仰止的高峰,我們須聞鼓角而前行,為常州文藝的繁榮呐喊發聲,書寫時代風雅頌,評說社會真善美,絕不能置身其外,辜負時代、社會和人民。文藝批評家不能須臾離開火熱的生活和人民,這是血脈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要求文藝工作者要有深邃的曆史唯物主義觀照,更要有濃烈的人文情懷,紮根大地、深愛人民,為民抒寫、為民抒情、為民抒懷,總書記的講話指明了一切藝術創作的源泉與根基。我們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與民同思同懷,同痛同樂。文藝評論家不能放鬆自我的修煉和道德完善,這是操守底線。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藝評論家不能在核心價值上發生偏差,要堅持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文化美學價值,要有學派批評、流派切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寬容胸懷,還要有總書記倡導的“刮骨去腐”、“剜爛蘋果”之浩然正氣,“不給有害的文藝、低俗的作品任何推動和推廣的渠道”,這就需要我們修煉學養、涵養、修養。

騷雅共賞,百花競放,我們共同期待著文藝繁榮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源源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陸克寒(常州市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常州市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隻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中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文藝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在文藝創作的各門類均產生了一大批精品、力作。但是,客觀而言,在有些時候,文藝界對文藝的民族傳統缺乏必要的重視,文藝創作對本土美學精神的繼承、弘發缺乏意識的自覺,因而我們難得遇見真正具有“中國氣派”的洪鍾大呂、扛鼎之作。

中華美學具有豐厚的曆史積累,這是當代文藝創作最為深厚的美學資源,也理應是當代中國審美創造的曆史平台與基石。輕忽甚或缺失了民族美學傳統的承續,當代審美創造就有可能失去自身的美學根基,並因“失根”而偏向於曆史虛無主義之隅。因此,當代中國文藝創作作為當代審美創造,務必關切本土審美資源與審美傳統,並在當代性背景下進行審美創造,才能創作出既具有“中國氣派”、又具有世界意義的經典之作。

荊和平(常州市作協副主席、武進區作協主席)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於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要求,武進區作家協會理事會將更好地帶領全體會員,以“團結、凝聚力量,構築、打牢平台,鼓勵、助推精品,參與、服務社會”為宗旨,規範機製,創新工作,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抒寫,為文學應有的地位增色,為繁榮地方文學事業作出積極的貢獻。

陳芳梅(常州市作協副主席、溧陽市作協主席)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作為基層的寫作者,要寫出好的作品,要以作品立身,非常需要俯下身子,心緊貼住養育我們的這方土地,深接地氣!

與群眾生活融入一體,休戚相關的我們,心靈和筆觸要深入和抵達群眾生活的真實狀態,還原和書寫人們現實生存狀態中的積極、向上、堅韌、抗爭、疾苦和希望。身入、心入、情入,以激勵人、啟發人、引導人的正能量作品,給讀者帶去一點感動、一絲溫暖、一縷陽光。

周蘇蔚(常州市作協理事、金壇市作協主席)

把美好的願望融入文學中,把善良的情感寄托於作品裏,這是文學創作的原動力,也是我們曾經步入文學神聖殿堂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