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偶像”之基本特征
文化心旅
作者:白潔
[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何為藝術“偶像”,並結合巫術活動對藝術偶像的基本特征進行闡釋,明晰藝術偶像的三個基本特征。
[關鍵詞]藝術偶像 特征
“藝術和人類曆史一樣古老” ,在語言文字出現前的原始人類社會中,人們之間的交流就是主要通過視覺和聽覺來進行的,這樣的思想交流與表達方式所創造的形象性語言是具有象征性的,通感性的語言方式。“采用通感式的視覺和聽覺等具有象征性的形象” 來表達,正是藝術思想表達的特征。思想是思維的表現形式,藝術思想是人類思維的表現形式之一,是人類最初的思維形式,因此,人類的思維是具有審美藝術性的。人們的藝術行為是人類表達思想的需要,“思想是可以看得見的”,看得見的藝術所表達的內容即人的思想內容。
一、何為藝術“偶像”
一種藝術語言的出現標誌著藝術思想的形成,藝術語言是藝術思想的表達方式。藝術思想的表達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即藝術語言是多種多樣的:諸如詩歌辭賦、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等。這其中,原始的巫術是人類最早的語言形式,是藝術思想形成的標誌,是人類對自己思想表達的第一種方式。原始巫術信仰及巫術活動是伴隨著古代先民們對自然的崇拜而開始的,大自然帶給人們敬畏、恐懼之感,先民們對自然神進行頂禮膜拜,表達對自然的所求,希望得到想像中的力量的佑助,並產生了各種幻像,這幻像便是他們心中的“偶像”。他們認為偶像的力量是無限的,偶像的力量可以使自然順從人的意願,佑助人們,使人類更好地繁衍生存下去。巫術作為藝術思想語言的一種,它運用了“偶像”進行表達。巫術模糊地表現“偶像”形象,這便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過程。藝術“偶像” 是象征性的形象,它是采用通感式的視覺和聽覺等集合而成的形象。
二、藝術“偶像”的特征分析
本文將結合巫術活動來闡述藝術偶像的基本特征。藝術“偶像”即具有通感式、象征性的聽覺、視覺形象,它具有以下三個方麵的基本特征:
1.藝術偶像性別性和類別性的特征。藝術偶像具有的形象,有性別性和類別性的特征。在巫術進行的過程中,巫師在創造偶像形象時,會對偶像的性別性、類別性有個大概的形象體現。如流行於我國北部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的原始舞蹈遺存——薩滿舞(俗稱“跳神”),是巫師在祭祀、請神、治病等活動中的舞蹈表演。薩滿教起源於遠古,薩滿是薩滿教巫師的通稱,是氏族與部落的精神領袖,他們和靈魂溝通,有預知未來的能力。薩滿地位崇高,因為他不但會擊鼓甩鈴,焚香祈禱,用滿語吟唱神歌,和諸多的神靈交往,轉達人的願望,傳達神的意誌,有的還會摹擬各種神獸靈禽翩翩起舞,甚至會鑽冰眼、跑火池子、噴火、跳樹等各種神技,薩滿能夠講解“烏車姑烏勒本”(“神龕上的故事”),即薩滿教神話。這種神話充滿了英雄主義,凝聚著族人的理想、願望和憧憬,規範著人們的道德、行為,實際上它是原始時期的氏族憲章。薩滿不但在祭祀中扮演主角,而且往昔滿族生活中的大事,如出征、打圍、婚嫁、育子、送葬都要請薩滿祈禱或舉行一定儀式來求得神靈的庇佑。平時,薩滿是氏族中普通的一員,不享受任何特殊禮遇,然而氏族或其成員罹難時,他是首當其衝的化導者,同時也是本氏族藥師和女人育嬰的保姆。古時候,部落酋長、氏族首領往往兼任薩滿,而且多是女性。如神話中的他拉伊罕媽媽、史詩中的烏布西奔媽媽、傳說話中的東海嘎忽坦河部落族女罕斯呼林都是威名四達的女首領,又是女薩滿。後來,男薩滿逐漸替代了女薩滿,不過在祭祀中男薩滿仍須穿上神裙,這是女薩滿留下的曆史標記,直到今天,有的滿族姓氏仍有女薩滿。今天的薩滿(巫師)一般都經過嚴格的訓練,掌握各種法術和技藝,有些還掌握登刀梯、舔燒紅的烙鐵等氣功絕技。如錫伯族的薩滿都要經過三年的學習,要上到十多米高的刀梯,並翻下來到稻草坑或麻繩網上,經曆了這樣的考驗後,才能成為大家公認的薩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