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安全建設探索(1 / 3)

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安全建設探索

節約型學校建設

作者:任光超 楊德利 郭燦華

摘 要 實驗室安全是實驗室正常運行的前提。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具有其特性,實際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從安全設施、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個角度構建的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安全建設體係,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學、合理、有效。

關鍵詞 實驗室安全;經濟管理;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15-0150-03

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農·史密斯指出:“經濟學是一門可以實驗的科學。”[1]隨著我國經濟管理類學科建設的不斷發展,實驗室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場所、科研陣地、社會服務基地。實驗室的多元化屬性使安全建設的要求與管理難度都高於一般的教學課堂,而與理工類實驗室相比,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安全建設的重點也有所不同。如何根據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建設,是保證實驗室正常、有序使用的重要保證。

1 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特點

1.1 實驗室多設在學院樓內

實驗室多設在學院樓內是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在地理位置上的特點。無論學校是否成立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也不管學校采用何種管理體係,作為專業實驗室,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大多設立在學院樓內部,沒有專門的實驗樓宇。這就導致了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外部通道相對較為狹小,消防栓、逃生樓梯等遠離實驗室。

1.2 實驗室多、分布零散

實驗室多、分布零散是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在構成上的特點。隨著經濟管理類學科的發展,開展實驗教學的學科越來越多。一般高校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包括會計實驗室、物流實驗室、金融實驗室、ERP沙盤模擬實驗室、仿真模擬實驗室等[2]。受到實驗室多設在學院樓內部的限製,這些實驗室往往分布在不同的樓層,對實驗室的集中化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難。

1.3 實驗設備以計算機為主

經濟管理類實驗室與理工類實驗室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實驗設備以計算機為主[3]。一間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內的計算機少則幾台,多則上百台。因此,經濟管理類實驗室最易發生的是電器火災,並且一旦發生火災其傳播速度快,損失巨大。

1.4 實驗室使用人員複雜

由於實驗室既是教學場所,又是科研陣地,同時也是社會服務基地,因此使用人員較為複雜[4]。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使用人員既有學生也有教師。由於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基礎性與交叉性特征,因此在學生的範圍上往往涉及多個學院多個年級多個專業的學生。例如,物流實驗室的使用學生既包括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的學生,也包括工程學院物流工程的學生,同時也有選修物流管理第二學位的學生。

2 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安全存在的問題

2.1 安全設施投入不足,擺放隨意

長期以來,學校或者科研單位把大部分資金用在科研上,認為這才是物盡其用,很少用在安全設施方麵,因此造成安全設施投入不足[5]。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內一般隻配備1~2個幹粉滅火器,擺放位置比較隨意,甚至為了實驗室環境美觀,擺放在較為隱蔽而不易拿取的角落。更為嚴重的是,實驗室安全設施雖然由保衛處等校級機構統一配發,卻往往是日常檢查的盲點。

2.2 安全教育覆蓋麵不全,存在漏洞

安全教育是防範安全事故發生的最好措施。從對象上而言,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安全教育多針對於學生進行,往往忽視對教師及其他使用實驗室人員的教育,一旦發生事故,教師就無法有效組織學生逃離災害現場。從內容上而言,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安全教育多側重於介紹消防器材的使用、灌輸安全理念等,很少組織學生進行消防模擬演練,經濟管理實驗室容納人數較多,因此,人流的疏散將可能成為逃生隱患。

2.3 安全意識不強,責任不明

隨著高校人事製度的改革,實驗室人員被列入教輔人員,以人才派遣方式用工。工資和待遇的落差使實驗室人員缺乏歸屬感[6],無法真正把學校實驗室管理工作當成事業,凡事得過且過,對於實驗室安全這類難以量化的責任更加不願負擔,安全意識薄弱。當然,高校普遍存在的重教學科研、輕安全環保,安全工作是有投入沒產出的糊塗觀念,也使實驗室人員不重視實驗室安全建設[7]。

3 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安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