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美的鄉村愛情
編讀往來
作者:阿探
李喜林的中篇小說《火晶柿子》(載《延河》2013年3期),是一部很耐讀的作品。
李喜林認為,好的小說是主義所不能界定的,靈性的作品其意義在就在於不確定性和虛無中。其人其識,都融進《火晶柿子》中。
小說描繪的是幾十年前計劃經濟時代甚至是極左時代的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故事。美麗少女楊乖鳳和“我”之間的純愛被意外所劫殺,留下一種永不消逝的純美,凝固在靈魂深處,留下一種難以抹去的心痛,此恨綿綿無絕期。
1純美的感情
李喜林的《火晶柿子》是一種純真情感的集中體現,小說中描寫的愛情,絕無半點禮教和貞潔觀念的束縛,沒有摻雜任何世俗功利,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純真的人類美好情感的謳歌。《火晶柿子》就是讓感情擺脫種種“非人”的鐐銬,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真實境界,成功地贏得了主體精神的自由。
2悲劇式的愛情
作家需要洞察生活的真諦,越是純美的情感,愈是具有著悲劇意義,因為純美的感情本身就是對世俗的反叛。李喜林也采取了讓殘酷劫殺這種人類最純美情感的手段,以現實的悲劇性殘酷性,鑄就了文學的至真至純。
3作品的不確定性和虛無
《火晶柿子》最核心的價值就在於所表達的情感的不確定性和表達方式及效果的虛無。
正是這種不確定的情感,才使得作品有了更廣泛的涵蓋。這種情感是一種很原始的很單純的感情,包含著戀母、戀乳情結,包涵著男孩對姐姐式女孩的意識依戀,包涵著男孩子異性意識的覺醒和對異性的美好渴望。
夢境與現實的交錯,造成了作品人物、意識長城脫離讀者的正常視野,在這種虛無的存在中,造就了純美純情的畫麵、可以觸覺到的作品人物的靈魂動態。
不確定和虛無,也達到了李喜林一直在作品中執著追求的境界——和諧,平衡。
4作品的現實意義
讀完作品,感動之餘又心生悲哀。不由想問:為什麼李喜林要著力雕刻出這樣純美的童話?
就在於這種人間不聞的純情,正是當下時代所不具備的。當愛情成了某種交易,當愛情被賦予房子、車子等重重超負荷重載,當少年的成長被聲色欲望所導向時……這種純愛,便成為一種精神引導的力量,這畢竟是我們民族的感情表達的內在邏輯。在這個文明包裝著野蠻的時代,做個作品中的純粹的人,隻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奢望。
畢竟,在當下,即是個善良人,為了存在和發展,也得把自己裝扮得複雜一些。
也因此,原本的人類真正意義上的情感,變成了虛偽。
5作品的不足
作品總體如鄉下的蓴菜,爽口滑潤,感覺、知覺、味覺等等,很是到位,讀之不忍罷手。但精細中仍有粗疏。
如開篇,少年的真實生活再現的很到位,過分到位的感覺給人以錯覺,還有乖鳳與“我”門當戶對意義的過於精確化,對作品的真實性有所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