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今日梁暄不見曾瑁南確實是有要事,也不方便見曾瑁南,因為在裏麵和他談事的是兵部尚書,而所的事正是傅長樂的事,兵部尚書於冉為人正直,就傅長樂的事,他自然是看不下去的,所以才來找梁暄,一個是因為現在正是用兵之際,苛待將士,克扣軍餉,怎會有人服氣,必須嚴懲,還有,傅長樂並無功績,憑什麼坐在那個位置。
兩人討論的是傅長樂,如果此時讓曾瑁南進去,勢必會引起爭吵,所以梁暄這才不見曾瑁南,於冉在朝中因為為人正直,所以擁護他的人不少,當年梁暄為了自己的皇位,去了不少忠臣,當時惹了很多人不滿,所以梁暄壓力還是很大的,對於於冉等人,他不可能來硬的,那若是兩人爭執,他怎麼都不是。
周大人走後,曾瑁南一臉陰鬱,傅長樂是他的人,梁暄不可能不知道,那他這是幾個意思呢?他難道忘了他當初是怎麼當上這個皇帝的?曾瑁南越想越氣憤。曾瑁南太居功自傲了,梁暄當年坐上皇位他是有功,但卻不是因為他,再,梁暄為主,他為臣,這也是他應該的事,而且這些年,梁暄雖是為了皇位,但是那麼大的權利給他,也算待他不薄了。
這邊曾瑁南心中不滿,那邊的梁暄更為不滿,梁暄本就疑心重,之前的李複就是可以看得出來,本來,梁暄並不打算撤了傅長樂的職,可是現在不是了,於冉來過後,他改變主意了,於冉給梁暄分析了不少,梁暄才明白,傅長樂看似不起眼,卻手握實權,曾瑁南把妻弟推到這個位置是想做什麼?
於冉之所以極力勸梁暄,是因為傅長樂就跟之前的曾鑫一樣,沒上過戰場,沒立過功憑什麼?再加上克扣軍餉,他更為冒火,這樣的人怎麼能當此重任?從前這些事沒有爆出來的時候,於冉就對傅長樂很不滿了,奈何這人是曾瑁南的妻弟,他多少都有所顧忌。
如今朝中的轉變,他也看的出來一點,因為格鞍一戰,曾瑁南不得聖心,那麼機會就來了,再加上朝中不少大臣都再反應這個事,所以於冉才來找梁暄,當然最重要的是,於冉就猶如當年兩位大將軍一樣,有些事,他心裏從來都不是很認可。身居高位的人都是如此,不管你好好與不好,總有人想著要你下來,表麵的和睦,不過是想讓你來個措手不及,而曾瑁南這樣的人,是不可能高枕無憂的,因為,壞事做多了,惦記的人更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