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用人原則(2 / 2)

姚海東便說:“部長啊,你是拿著明白當糊塗呢,我看你比我還明白著,隻是”

姚海東說著,看了看劉立海,看來他已經明白了冷鴻雁的用意,冷鴻雁也沒去解釋什麼,而是一直讓自己笑著。

此時,姚海東便說:“這個問題,是擺不上台麵的,私下探討一下倒也無妨,我其實倒也想聽聽部長的見解。”

冷鴻雁便看了劉立海一眼,接著對姚海東說:“好,我也正有一些想法和海東交流一下。”說完,冷鴻雁又意味深長地看了劉立海一眼。

劉立海明白冷鴻雁的用意,冷鴻雁是要他注意聽,認真聽。這可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就為了他沒聽懂大書記的用意,冷鴻雁了這麼大一個圈子給他上課,可見用心之良苦啊。

接下來,姚海東和冷鴻雁展開了一場讓對話,對話的內容讓劉立海受益匪淺,當然了,與其說冷鴻雁是在和姚海東對話,倒不如說是他們二人聯合給劉立海上了一堂課。

冷鴻雁說:“現今官場,本本上說是要能者上,庸者下,誰上台,誰提這個口號,隻是口號提多了,反而就成了空談,成了裝飾品,誰都覺得好看,可是誰都知道不解饑渴。我們這個社會,在幹部運用的問題上,我個人認為往往很多庸者反而比能者提拔地更快,因為大凡是能者,更多的時間用在幹事上,而庸者更多的時間用在和領導套近乎上,再說了因為庸者沒能力幹事,他們便不幹事,不幹事的人往往就沒有錯誤可挑,沒錯誤可挑的人,恰恰是組織部門考察提拔幹部的必備條件,這是一個社會悲哀,這個現象,很不正常啊。”

“部長,你說的有一定道理,這個現象確實存在,其實呢,這也不能說是不正常的現象,凡事存在即合理,這或許也是組織部門考察提拔幹部的一種悲哀,但是,也未必就沒有道理。”姚海東笑了起來,他要配合冷鴻雁經劉立海好好上一堂課。

冷鴻雁繼續說:“我覺得,當今之官場,‘庸’不僅是一種為官狀態,更是一種為官之道,姑且稱之為‘庸道’。‘庸’之為道,真可謂‘道可道,非常道’,堪稱中國官場文化一絕。如果初步探討,它內含中庸貌似無為,秉承傳統官場為官之道並摻以現代灰色人生哲學攪拌而成,寄生於現存的幹部體製弊端以行其道。”

劉立海一聽冷鴻雁的話,便插了一句說:“恐怕這庸者也要分個三六等級吧,也未必但凡是庸者就能統統得道吧?”

姚海東用讚許的眼光看了劉立海一眼,點點頭說:“對,立海說的很對,部長說的也很有道理,其實呢,這官場之中,庸道大致是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等的,畢竟,這官場中人,能力也是有差別的。”

冷鴻雁點點頭說:“海東,說下去。”此時劉立海也看著姚海東,姚海東便說:“最聰明的庸者,就是以庸取勝。許多人可能對庸官有一種誤解,以為他們都是濫竽充數的昏庸之輩,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庸官幹事平庸無為,但做官卻相當精明。有些官員之所以要‘庸’一點,非但智商不低,相反是智商特高的表現。作為很多年輕人來講,比如小江,在單位裏更多的是想以幹取勝,但是,有些人卻知道“庸”也可以取勝,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更容易輕巧取勝,可以說是深得此道應用之妙。在官場上,不僅沒本事的人喜歡用,就是有本事的人有時也要故作‘庸’態,其言合乎中庸,其行貌似無為,這樣就顯得‘忠厚老實’聽話好用,不但可以以‘庸’藏拙以‘庸’遮過以‘庸’保險以‘庸’避風,而且還能以‘庸’保官以‘庸’得寵,乃至一‘庸’而上。這些人雖然在社會上頗遭‘庸’議,但在官場上卻‘庸’得可以,大多四平八穩,有的比隻靠‘幹’的人還爬得快些。看看周圍,看看我們周圍的那些官場上的一些成功人士,不就是這種大智若愚的人嗎?”

姚海東說的太貼切了,劉立海不由點著頭,專注地看著他。

冷鴻雁也點頭說:“那其次呢?我以為,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固然庸態可掬,但這樣完全以逸待勞的庸官畢竟是少數,而且不可能長久吧?”

“部長說得對,確實是這樣,其次,就是以‘碌’代為了!”姚海東拍了一下冷鴻雁的馬屁說。

“碌?”劉立海看著姚海東,有些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