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4章:鬼穀子,因中因(十)(1 / 1)

鬼穀以手作斧,神氣暗運,在山中砍了許多的柴禾,以藤條束縛,背在背後,作了一名樵夫打扮。之後才是下山,進城。西岐城內氣象旺盛,人來人往,表麵看來,這裏的確是沒有什麼罪惡,乃是一片安居樂業之地。

在一處集市停留下來,鬼穀將柴禾放好。這一番也算重操舊業,輕車熟路,他卻不說話,隻是聽了此地人說話的口音,用語習慣之後,才是心中按按模仿,良久一開口,卻是一口地地道道的本地話!這個,卻是巫家學習語言的一樣本事,著實是神乎其神。而實際上,這一番對於鬼穀來說,更是簡單。

中原大地也好,鬥星之上其餘之地也罷,人言獸語無非分成聲,韻,調三者,隻要掌握其中真髓,學習語言,並不困難。更何況這裏本來就在中原偏西的地方,語言風俗上大體卻是相同的,自然難不倒鬼穀,不片刻就學會了。

“柴禾,新砍的好柴禾……”

靠在一處土牆的牆角,鬼穀懶洋洋的曬著太陽,眯縫著眼打量著過往的人,還不時和身邊的小販攀談幾句。就這樣,一連一年,鬼穀每每都是早出,晚歸。一大早進程賣柴禾,而無論是柴禾賣的怎麼樣,在傍晚的時候也都會離開城裏。一年之內,鬼穀對於西岐也有了一個很大概的了解。

今年大商先皇駕崩,子辛繼位為王,乃是子辛一年。其卻是帝乙之三子。

城池鄉裏,人多傳言,於市井之言中,鬼穀卻揣測出了許多東西。卻說這商湯江山乃是成湯伐夏桀而立。這成湯,據說還是皇帝之後,姓子氏。初帝嚳次妃簡狄,祈於高,有玄馬之祥,遂生契。契事唐虞為司徙,教化萬民有功,封於商。傳十叁世,生太乙,是為成湯。聞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乃大賢也。即時以幣帛,叁遣使往聘之,而不敢用,遂進之於天子。

桀王無道,信讒逐賢,而不能用,複歸之於湯。

後桀王日事荒淫,殺直臣關龍逄,眾庶莫敢直言:湯使人哭之,桀王怒,囚湯於夏台。後湯得釋而歸國,出郊,見人張網四麵而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罹吾網。”湯解其叁麵,止置一麵,更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網。”漢南聞之曰:“湯德至矣!”歸之者四十餘國。

桀惡日暴,民不聊生,伊尹乃相湯伐桀,放桀於南巢。諸侯大會,湯退而就諸侯之位;諸侯推湯為天子,於是湯始即位,都於亳。元年乙未,湯在位除桀虐政,順民所喜,遠近歸之。因桀無道,大早七年;成湯祈禱於桑林;天降大雨。又以莊山之金鑄幣,救民之命。作樂大浩,從者護也,皆言湯寬仁大德,能救護生命也。

成湯在位十三年而崩,壽百歲。享國六百四十年,傳至商受而上。分別為:成湯、大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子辛!這個子辛,卻正好是當今的帝王了。

帝乙一共有三子,長子微子啟、次子微子衍、三子子辛,壽王。帝乙在遊禦園,領眾文武玩賞牡丹時,園內飛雲閣塌了一梁,壽王托梁換柱,力大無比;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趙啟等,上本立東宮,乃立李子壽王為太子。後帝乙在位叁十年而崩,托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

而且這位紂王據說有三宮後妃,皆賢良淑德……

民間傳言如此,鬼穀卻冷笑連連,一入宮門深似海,尋常百姓,見不得帝王後妃,又如何知道這個妃子是好是壞?不過人雲亦雲罷了!眼看一年多時間已經過去,新帝剛剛即位,便已經有了賢德聖明的讚頌之詞,似乎天下間一片乾坤朗朗,好不明了,但鬼穀卻已經看出了其中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