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周小川

外國秘而不宣儲備人民幣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年會期間,周小川透露,盡管人民幣開始作為外彙儲備貨幣已有多年,部分國家“可能不願意透露這一點”。周小川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和金融改革繼續,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人民幣作為外彙儲備貨幣是件好事兒。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加快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因為歐洲經濟尚有待複蘇,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全球主要支付貨幣中排名已躍升至第七位,而約兩年前還在14位。自2009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積升值近11%,升值幅度在彭博社所追蹤的24種新興市場貨幣中位列第一。周小川表示,人民幣全球化仍然“有些功課”要做,包括逐步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以及在“尊重市場供求和維持金融穩定”上的進一步努力。習近平主席上月出訪斯裏蘭卡時,中國人民銀行與斯裏蘭卡央行簽署了100億元(約16.3億美元)貨幣互換協議。與此同時,斯裏蘭卡央行還獲得了投資中國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許可證。實際上,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經與包括瑞士、巴西、香港和韓國在內的超過20個國家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挑戰美元

中國謀求人民幣加入SDR

《今日美國報》網站10月7日報道,是否應將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問題的技術性很強,但是,與之相關的政治問題卻觸及世界貨幣體係和權力的核心。近日在華盛頓舉行的IMF和世界銀行年會上,這一問題也將在閉門會議中進行討論。調整特別提款權結構的決定將在2015年年底前做出,這一決定會影響到中國及其貨幣如何在促進全球貿易、投資和資本流動上發揮更大作用,人民幣最終會對美元及其在全球貨幣體係中的支柱地位構成挑戰。其中包括人民幣在國際交易中缺乏可兌換性,因為北京不願意完全放棄管製。另外,中國仍需向IMF公布更多的關於貨幣儲備及其他方麵的統計數據。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認為,自己已經離獲得儲備貨幣地位不遠了,這將是一種新興市場貨幣首次獲得這一地位。英國政府9月決定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並將發行債券的收入作為英格蘭銀行的外彙儲備。這是第一個大國政府采取這樣的舉措,此舉推動中國向那個“神奇的圈子”又邁進了一步。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在華盛頓用“水到渠成”一詞表示,當條件合適的時候,人民幣將成為IMF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中的一員。當前IMF、SDR的構成貨幣為美元、日元、歐元和英鎊。SDR依據成員國在IMF中的份額進行分配,可以供成員國平衡國際收支。它是基金組織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他會員國換取外彙,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組織貸款,還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作國際儲備。但由於其隻是一種記賬單位,不是真正貨幣,使用時必須先換成其他貨幣,不能直接用於貿易或非貿易的支付。特別提款權定值是和“一籃子”貨幣掛鉤,市值不是固定的。

澳媒

中國將發動貨幣戰爭嗎?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10月11日載文《中國將會以改革的名義發動貨幣戰爭嗎?》:中國的增長放慢,將使當局把該國從出口與投資推動型經濟轉向服務型經濟的努力變得困難。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是:彙率走軟將推動出口,從而為中國當局爭取到重新調整增長推動因素的時間。盡管中國領導人並沒有發出貨幣貶值的明確暗示,但這卻是符合邏輯的一步棋。隆巴德街研究所稱,即使在2008年全球危機之前,中國的資本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比例就已達到了不可持續的42%。之後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大幅增加投資規模來應對危機,先是在2009年推出了6510億美元的一攬子刺激計劃。截至當年年底,資本支出占比已躍增至48%——並且一直保持到2013年。一個消費支出占比隻有大約36%的經濟體在投資占比接近50%的情況下是絕不可能實現長期繁榮的。隨著中國當局的改革進程起效,人民幣貶值將提供明顯的減震作用。人民幣自全球危機開始以來11%的升值已經安撫了華盛頓的官員們,這些官員曆來指責北京采取損人利己的政策。這種升值也將有助於中國把觸角伸向全球各地(例如以19.5億美元買下紐約標誌性的華爾道夫酒店的交易)。現階段的大幅貶值將不僅會激怒華盛頓的官員,也會激怒東京和首爾的官員,從而可能引發又一場擾亂市場和損害國際關係的貨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