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不為人知的曆史(1 / 2)

柳月下這會兒開口說道:“大汗是蒙古族部落族長的稱呼,不知道汪當家要說的大汗,指的是哪一個?”

順著柳月下的問話,蕭天也是疑惑的望向汪百靈,從玉璽殘玉這一點引申出去,他的心裏麵隱隱的有一種猜想,隻是這種猜想讓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所以他需要得到汪百靈的確認。

“大汗之墓並不專指哪一個大汗,而是一個皇陵的統稱,如果非要說是大汗的話,那麼隻能說是開創這個皇陵的人,孛兒隻斤?鐵木真。”

汪百靈短短的一句話,卻是讓柳月下驚得說不出話來,孛兒隻斤?鐵木真,也就是元帝國的開啟者,成吉思汗。

“果然……”蕭天的心裏也是確認了之前的猜想。

汪百靈沒有任何隱瞞的意思,她接著就和蕭天和柳月下說起了一段曆史,這段曆史,也讓他們終於對汪家的事情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有關傳國玉璽最後的下落,很多史書記載的都是在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時消失了,但是在汪百靈的這個史料記載中,卻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這裏麵,牽涉到了汪家的一個祖先。

據說那是在宋末,宋軍被元軍打的節節敗退,退到了最後一個據點,崖山。

當時的南宋朝廷已經到了窮途末路,但是好在陸秀夫和張世傑都不是昏庸無能之人,朝廷雖偏居崖山,但是軍民倒也算不上毫無士氣。

汪家的這個祖先,叫汪石亭,是南宋的將作大臣。

所謂的將作大臣,其實也就是為皇帝修皇陵的人,南宋軍隊節節敗退,皇陵當然也就沒功夫管了,不過汪石亭也算得上是忠君之臣,他沒有和其他將作大臣一樣投降元朝,而是一路跟著陸秀夫的軍隊到了崖山,準備和南宋朝廷共存亡。

那是在崖山海戰的前一天晚上,當時陸秀夫已經讓軍民棄崖上船,把上千戰艦排成一字長蛇準備和元軍決一死戰。

那天晚上汪石亭突然受到陸秀夫的秘密召見,在陸秀夫的船上,他見到了傳說中的傳國玉璽,也聽陸秀夫講述了有關傳國玉璽不為人知的秘密。

話說當初後唐主李從珂縱火身亡後,第一個到達皇宮的後晉士兵驚訝的發現玉璽曆經大火竟然完好無損,他震驚之餘知道這是絕世的寶物,遂暗自據為己有,並上報給隨軍的將領說玉璽已毀,玉璽因此流落到民間。

之後,五胡亂華的時代繼續,曆經後晉,後漢,後周,一直到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建立了大一統的宋。而這時,那塊在民間流落的玉璽最終到了汪家人的手中,汪家權衡再三,最後把玉璽呈給了趙氏王朝,也因此獲得了世襲的將作大臣。

當然這些事是在暗地進行的,真的玉璽在不知不覺間取代了假玉璽,撰寫史學的人自然沒有察覺到這一點,他們依舊把皇室對外宣稱的九龍傳國玉璽當做假冒品。

這一段曆史一直隻在皇室記載,身為汪家人的汪石亭也是不知道這點,直到崖山的這一個晚上,真相才被汪家後人所得知。

話說當時陸秀夫召見汪石亭是因為他預感到這場戰事前景不明,隻是崖山之後就是茫茫大海,已經是退無可退,傳國玉璽曆經幾千年,積澱了華夏所有精氣所在,他不希望毀在自己的手裏,所以把玉璽歸還給汪家,希望他們家族能夠找到機會,驅除韃虜,恢複華夏。

汪石亭鄭重的接下傳國玉璽,也為陸秀夫的大義所撼動,許諾誓死保護玉璽,於是在當天晚上,他乘坐小船,和另外兩個內家侍衛一起離開了崖山。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汪石亭他們離開崖山後不久,就被守在外圍的元軍給抓個正著,兩個內家侍衛身死,汪石亭準備一死謝國的時候,已經被元軍一擁而上抓住。

當時進攻崖山的元朝將領是漢人張弘範,他發現傳國玉璽之後興奮不已,暗自藏好,之後再在崖山攻破宋軍,一舉滅亡宋庭之後,他馬不停蹄的趕回大都,把玉璽獻給了當時的元帝忽必烈,忽必烈大喜,不久之後登基即位,以玉璽作為華夏正統自居。

再說汪石亭,他攜帶的玉璽被虜之後,一直被元軍關押在大牢,他傷心欲絕,在牢中幾度欲自盡,但是想到玉璽被元朝所有,而這個消息無人所知,他又苟且偷生,最後被放出牢獄之後,他回到汪家,把這段曆史記載了下來,因為當時汪家依附與宋王朝,所以家族也是動蕩不已,這段曆史雖然被記載,但是一直被塵封著,一直到如今汪家沒落,汪家後人希望從古籍中尋找振興家族之法,跟著就發現了這本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