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廉潔十不足
《十不足》是一幅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傳統製法的木版年畫。以十二個幅連環畫的形式,表現人貪得無厭的行為。圖案形象直觀、畫風古樸,形象生動,並配韻文。
此年畫揭示的是從挨門乞討至吃穿不愁,又想高樓大廈妻妾滿堂,獲取官爵又欲當朝一品,進而想登基做皇帝,與神仙弈棋,和玉皇大帝“比肩攀高”的追求,最後落得個“袍袖打下上天梯”嗚呼哀哉的可悲下場。對當時社會有一定的諷刺意味,對後人也是一種警示作用。
對照年畫《十不足》,想到當今那些在官場內身敗名裂的貪官,哪個不是因為貪得無厭而跌下了萬丈深淵?他們無足無夠的“貪”,真正缺的是錢嗎?不是,他們缺的是兩袖清風的浩然正氣,缺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靈魂。《十不足》告訴我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短暫的一生中,我們要消除貪婪,控製私欲,有所作為,才會一生平安幸福。
《十不足》最後以畫龍點睛之筆提出“人心不足蛇吞象,氣是清風肉是泥”兩句很有意味的話,道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哲理:貪是萬惡之源。私欲膨脹沒有好結果,你貪得再多死時也帶不走,也隻能是身軀化作“清風”。我們現在有的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之所以走上貪汙、受賄的犯罪歧途,不正是因為私欲膨脹的結果嗎?看看這幅年畫,應該從中得到一個啟迪:麵對物欲橫流的社會環境,作為掌握一定實權的黨員幹部,決不可讓貪欲腐蝕了自己的靈魂。要經常想想,權力是黨和人民給的,應該牢牢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人生觀,在金錢地位麵前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決不可“亂伸手”。不然的話,一旦“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會被黨和人民的鐵拳“打下上天梯”而悔之晚矣。以文倡廉,武強年畫正在成為黨員幹部進行反腐倡廉教育的活教材。
最後我們是否想到過“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也許,千百年的積澱,使得曆代年畫藝人執著耕耘,為的是讓武強年畫那種重視“成教化,助人倫”的教育功能得到繼續傳承,也將民間百姓口述流行的諺語、勵誌、啟示故事一一記錄,進而將正與邪、好與壞、美與醜、忠與奸的社會描摹在年畫中得以寄托,隱喻人間喜聞樂見而又傳統的美德觀念。
編輯:沈海晨
《打鑾駕》
《打鑾駕》屬京劇傳統劇目,劇情曲折,表現了包拯的鐵麵無私、不畏權貴的品格。宋朝時,包拯奉旨往陳州放糧賑災,寵妃恐其兄龐煜在陳州橫行不法之事被查辦,乃借皇後半副鑾駕在禦街上阻擋包拯。包拯一再躲讓,繞路仍無法通過,包拯識破其謀,乃怒砸鑾駕,大鬧禦街。
此組小窗花年畫,表現了包拯前往陳州放糧過程中打鑾駕的片段。“龍圖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報國盡忠,臨政無阿。杲杲清名,萬古不磨。”這世代流傳的詩句表達了人民對包拯的讚美。包拯也作為一個鐵麵無私、疾惡如仇、清正廉潔的形象一直受到百姓的愛戴,成為“為政者師”。
《關帝詩竹》
相傳為三國名將關羽所作,據通俗小說《三國演義》第25回至27回情節演繹而來。眾所周知,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亦是劉備手下的得力將領。在下邳城外同曹軍作戰中,關羽被曹軍俘虜。
曹操愛其英勇善戰,忠義凜然,請漢獻帝封賜“漢壽亭侯”爵位,並用金錢美女相誘惑,千方百計想使關羽歸順。關羽節操高尚,不為所動,一心係念著結拜兄長劉備。他思索著給劉備寫封信,可又擔心被曹操發現。於是就畫了詩竹畫:“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究不凋零。”並托人捎給劉備,表達了富貴不能淫的忠義品格。武強藝人根據傳說再創作了《關帝詩竹》圖,用竹葉組字的方法,將詩句巧妙隱於畫中,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