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林灣,地處瀘縣西側,距離瀘縣十多公裏,是瀘縣及以北地區防禦西邊的前哨地區。
14日下午,駐守在這裏的一個川軍一個營發現了重要情報:紅匪大部隊已經攻取丹林鎮,正向鬆林灣而來,預計明日上午就可到達這裏!
這個情報帶來的直接反應就是這個營長立馬派出了往瀘縣的求援兵,本來他是想直接撤兵的,可是要是隻聽到敵人要來攻擊就跑,回去瀘縣他也難逃一死,所以隻能硬著頭皮布置防禦。從派出求援兵後,這個營的軍官戰士們都是不停往瀘縣望去,盡管什麼也看不到,但就是希望援兵能早點來!
獨立師攻取江安後,迅速轉移至江北桐梓地區調整待命了三天,消化俘虜,補充軍械物資。因為幾次戰鬥的勝利,獨立師的繳獲和俘虜也很可觀,加上川人的革命基礎,擴紅也是成效顯著,經過調整,獨立師新編了四團,以一團參謀長陳孝華為團長,二團副政委於子峰為政委,抽掉三個團的6個建製連和新兵、俘虜兵組建,經過三天的調整磨合,初步具備行動能力。
這個時候的獨立師,資本雄厚,實力強大。下轄的四個團全部滿編,裝備全部按照沈駿的要求,達到了每個班一挺輕機槍,每個連一挺重機槍,每個團一個重機槍連、一個迫擊炮連的配備。另外,師炮兵營配備18門迫擊炮,特務營擴編為大營製,在原有特務連、偵察連和通信連基礎上再編一個警衛連,專司指揮機構警衛保衛,讓另外三個連專職自身任務。因為大量物資裝備的繳獲,後勤營擴編為後勤團,轄一個裝備營(轄裝備連、彈藥連),一個軍需營(轄給養連、被裝連)和一個野戰醫院(轄三個衛生分隊)。
調整後的獨立師,一團奉命往東攻擊丹林鎮地區,要求大張旗鼓,做出攻擊瀘縣地區的態勢。而沈駿則率領主力晝伏夜行,消失敵人視線裏。
攻擊前進的一團前鋒於15日早上到達鬆林灣地區,但是並沒有發起攻擊,而是好整以暇地開始了工事構築,在川軍營緊張注視中,各種陣地工事、交通壕、地堡等一應俱全,左右擴展和前後縱深至少都在一公裏以上,這讓紅軍的敵人們非常納悶:不是紅軍來攻擊嗎?怎麼好像紅軍變成防禦方了?
但是下午的時候,川軍就不在驚慌了,因為援軍來了,14旅全員到達,現在,他們腰杆贏了,前麵低落的士氣回升了些!
不怪川軍們前後的心態,至少他們猜測對了,一團到達這裏,已經成功吸引了注意,而現在,他們的任務很簡單也很艱難:至少阻敵三天三夜!為主力爭取這寶貴的時間!
為什麼派一團?就是因為獨立師不停地擴編中,隻有一團的老紅軍最多,戰鬥力最強,派出來防守,沈駿他們是充分相信的,但是也做好了接受重大傷亡的思想準備。這也許很殘酷,但是一支鋼鐵部隊,除了會攻,更要擅守,因為守的考驗最大,付出的代價也大,但是隻要挺過來了,一團甚至獨立師就會迎來一次徹底的蛻變!
而現在,自從知道必然到來的敵人來到後,一團團長丁革命和其他領導們在商量著怎麼完成這個任務!目前敵我比例3:1,敵人力量在預先估計範圍內!所以他們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