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利用韓劇促進高職院校韓國語教學的必要性(1 / 2)

淺談利用韓劇促進高職院校韓國語教學的必要性

他山之石

作者:趙永濤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現今教學模式下高職韓國語教學的不利因素,認為近年來大量湧入我國的韓劇,為高職院校提高韓國語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素材,開拓了一條新的道路: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方便韓國語的教學,提高學生的韓國語綜合能力。探索利用韓劇提高高職韓國語教學質量,以期推進韓國語教學的不斷向前發展。

【關鍵詞】 韓劇;高職;韓國語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使得韓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韓中兩國的關係也日益密切。根據有關數據,在韓國,每三家跨國公司中就有一家與中國建立了聯係;而在中國,每兩家跨國公司中就有一家與韓國保持著聯絡,韓國語作為中韓兩國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加之韓國電影、電視劇大量湧入中國並贏得了國內的大量追求者,這一切都帶來了這樣一個結果,即國人學習韓國語的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而韓國語教學自然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傳統的高職韓國語教學客觀上存在著一些弊端,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的提高自然也難以做到,而韓劇為我國高職院校韓國語教學提供了鮮活的語言素材,利用韓劇可有效提高高職韓國語教學質量。

一、現今教學模式下高職韓國語教學的不利因素

1、教學方法較為傳統單一

毋庸諱言,高職韓國語教學過程中仍然在大量采用著傳統的教學方法,例如“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模式陳舊,學生們難以提起學習的興趣。任課老師隻是單純地向學生灌輸韓國語的詞彙、句型、語法等知識,在課堂上學生們隻能跟著老師的節奏被動地做著筆記。這就導致一節課下來,學生往往隻是跟著老師的講授記了一節課筆記,而對教學內容得不到充分的理解和消化。並且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過分依賴教材,缺乏新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不到滿足。教學過程中過於重視韓國語語法的講解,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難以產生既有專業知識,又具備綜合實踐能力的高級韓國語技能型人才。在“填鴨式”教學模式下,考核的模式也比較單一。考試形式基本都為筆試,難以對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掌握做出全麵的考察,很難反映出學生的學習能力,自然也難以提高學生學習韓國語的積極性。

2、教學內容設置存在一定誤區

韓國文字是世宗大王主持創製的,這種文字較為簡單易學。韓國語詞彙中的很大一部分為漢字詞,這些詞以漢字為基礎,對使用漢字的中國學習者來說應該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但我國高職院校開設韓國語課程的時間較短,發展不夠成熟,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誤區,這些都製約了高職韓國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根據現狀分析,這些誤區主要包括:在知識內容上,雖然涉及了詞彙、句型、語法等內容,但一些重點詞彙、重點句型、語法知識講授的廣度和深度仍有所欠缺;以教授課本韓國語知識為主,忽略了對韓國文化的係統介紹,導致學生對使用該語言時的文化背景理解不夠透徹;把教學重點放在語法知識上,不夠重視學生課後的學習、思考和訓練;因為專業設置時間較短等原因,高職院校缺乏具備高技能的韓國語教師,難以與同學們進行麵對麵的互動;雖然老師也會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些互動的環節,但是其廣度和深度還不夠,而且老師往往隻能與學生中的一部分甚至隻是一小部分進行對話練習,導致其他學生難以參與其中,成了旁觀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教學內容設置與社會實際需求不太符合。高職韓國語教學目的是培養具備韓國語應用能力的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隨著中韓兩國經濟的發展,對韓國語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多元化趨勢。韓國語人才承擔的工作由傳統的中韓翻譯工作發展到現今的商務談判、產品營銷、企業管理等更具體化的工作,而高職韓國語的教學內容卻未能及時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3、學生學習能力較差

高職韓國語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他們在中小學階段就沒能打下學習能力基礎,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對學習內容難以掌握,逐步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有不少學生不僅學習基礎差,學習能力差,甚至學習態度也不是很端正,也沒有很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對自身學習能力甚至智力可能有所否定,會存在一定的自卑感,他們總是擔心自己哪些方麵做得不好會受到老師同學們的否定甚至嘲笑,導致很難很好地融入到韓國語學習中去,從而影響了學習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