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二娘之死(2 / 2)

幾日後,陳方接到武天琪來報。在中州的言來縣,有一個少數民族最近不安定。有反叛之嫌。

中州是一個多民族的州,曆來就被李朝視為蠻荒之地。是朝中官員的流放之所。民族眾多,時有叛亂發生。又處於邊關,是以常駐大軍。

有反叛之嫌的民族叫慶族。人數在四十萬左右。慶族在中州也算是一個大族。如今陳家隻等討伐頓蜈的大戰一勝,便能借勢重返中樞。現在出了這檔子事,陳方自然是頭痛得很。

得到情報後,便告知了陳雲理。陳雲理聽罷,也是惱火不已。如今征討頓蜈,本來無陳雲理什麼事。可是因為當初一句話,讓中州官倉的糧食如流水一般運出。各府頻報缺糧。陳雲理為了重回中樞,便給各府下達了增加征討稅的政令。沒準,這也是慶族反叛的一個重要因素。

得知慶族有了叛心,陳雲理思索了一陣便道:“此事必須鎮壓下去,若讓各族有樣學樣,中州豈不亂了套。更會影響到頓蜈的征討大業。強兒,爹爹記得你和吳鎮守素有交情,便由你去將這事支會於他。讓他出兵鎮壓。”

陳方從父親這知道了事情的原由。都是這征討稅給鬧的。頓覺這中州現在就是一個火藥桶。一引便炸。真要強行鎮壓,沒準會引起更大的反彈。便道:“父親三思,若真出兵鎮壓。這大戰一起,又是一耗糧之處。如此一來,可能會導致惡性循環。致使中州局勢越來越糜爛。最終不可收拾。”

陳雲理怎麼說也是做過宰相的人。又怎麼會不清楚這其中的利弊。“這些為父自然清楚。據你叔父來信所講,最多再有三月,便可拿下頓蜈皇城。隻要這三月一過,到時大軍返師而回。這征討稅也可一並解除。兩者相加,中州危勢自解。”

“可是父親想過沒有,此次大戰。乃是滅頓蜈之戰。戰後會設州立府。大軍定然會留在頓蜈剿滅餘敵。就是有所返回,定然也是傷兵殘部。無甚大用。再說頓蜈遭受大旱,也需要糧食相助。做為與頓蜈相臨最近的州,中州定然首當其衝。若中州局勢糜爛不可收拾,到時拿不出糧食。皇帝若牽怒,陳家還能如期返回中樞否?”

“如此說來,倒是為父考慮不周了。那依孩兒之見,又當如何?那慶族何解?”

陳方思索一陣,便有了辦法。“如今之計,想要緩和慶族。唯有停止征討稅的征收。不僅如此,原來征收的也得返還。隻有這樣,才能平息慶族。”

陳雲理一聽要停征討稅,原來多征的還要返還。連連搖頭。“不可不可。如此一來,何處找糧支援前線大軍。再說官倉中,也無這多糧食可用。”

“爹爹不急。孩兒這有一計。定能湊得糧食。”

“何計?”

“借。向商人借。我朝多年風調雨順。民間多有富戶。其中以商人為最。若以官府名義,向商人大舉買糧,定能湊到足夠多的糧食。”

“可是,官府曆來不留錢,都上交於財部。現今中州也無多少錢財可用。”

“父親不用擔心。我李朝信譽一向良好。我剛剛說是買,實為借。商人供糧,由官府開出憑證。並承諾給予利錢。本息在幾年後付清。如此一來,等於多了幾年緩衝時間.....”

陳方還沒說完,陳雲理就拍手叫好了。“好,好辦法。如此一來,中州局勢可解。明日為父便找官員議定此事,給出一個條呈來。不過吳鎮守那邊,強兒還是得去支會一聲。萬一慶族發難,也有一個準備。”

陳方別了父親,便前往中州關。數月的時間,中州關早已經修繕得差不多了。隻有地麵的暗紅色的泥土,還述說著曾經的大戰。

在鎮守府尋得吳得利,將事情告知。吳得利哈哈一笑:“你若再不前來,我都懷疑你的司職能力了。此事我也收到了消息。這慶族卻有反叛之心。不過卻與征討稅無關。”

陳方聽了,大為吃驚。他雖然不經常去稽查司。但對武天琪的能力還是比較信任的。不然也不會任他為中州副司長。忙道:“此話怎講?”

“說來也巧,我一個遠房侄子。拜在慶族一名族醫下學藝。不久前來信與我說,慶族內來了兩名頓蜈人。其中一名斷臂。這兩人和他師傅關係非淺。卻是來求他師傅醫治斷臂的。這兩人你也認識,你可知道他們是誰?”

陳方一時也想不出這兩人是誰,便問道:“是誰?”

“正是上次大戰中,第一個攻上城頭的頓蜈妖人和他師傅。這兩人到了慶族,卻不安份。整日述說著我朝不是。正好此時征討稅下來。給兩人抓住了機會,說動了慶族的族長。慶族這才有了反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