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上朝。陳雲理也不理屬下官員有何方法。首先就將自己的東西給拿了出來。
各府知府聽得要自己出錢出糧,支兵出戰。紛紛述說州縣無糧。陳雲理哈哈一笑:“爾等蠢材。這隻是做一個姿態。朝廷曆來軍政兩分。軍隊由中樞專庫供給。中州軍庫,糧食堆集成山,難不成還會真要我們供糧的。當然,雖是姿態。卻也不能一點都不給。爾等現下就回去各府,籌備些許糧草。改日就送往中州大營。以供軍需。”
各知府聽得此言,這才大大鬆了口氣。紛紛回屬地籌糧草去了。卻不知日後大戰一起,這個姿態變為常事。弄得各府苦不堪言。直到大戰結束才罷。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飛鷹傳信,數倍於快馬。數日就到了京城。稽查司的官員收到後不敢怠慢,當下送往皇城司。
幾經轉手,就到了皇帝手上。皇上自看了中州地圖,對這頓蜈甚是留心。看完之後勃然大怒。一拍龍榻。就升朝議事。
李朝官製,文武獨立。互不統屬。立有兩閣。一文一武。文閣理政,首腦稱為相,是為相閣。武閣掌軍,首腦稱為帥,是為帥閣。
這文武二閣分左右而立。各有數十人。場麵甚為壯觀。
隨著司禮太監的鴨公嗓音聲:“皇上皇後駕到,諸臣跪拜。”
李朝的皇帝老兒這才攜國母閃亮登場。百官齊道:“吾皇吉祥。”
“今日招來諸位大臣,卻是有一事相商。杜公公,將情報念來與諸位大臣聽聽。”
這杜得程杜公公此時也立於朝上,卻已經沒根在皇後身邊。而是立於皇上身後。聽得皇上吩咐,將主人傳來的情報讀了一翻。
朝下大臣聽完情報,表情確各有不同。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終有一人搶先跑了出來,卻是文官中的一位:“皇上,這頓蜈乃是我朝屬國。現今國內遭災,民不聊生。是以才有此一舉。巨建議還是以安撫為主。”
皇上聽後也不見何色,仿佛十分中意這們大臣的說法。“那依你之見,當如何安撫?”
這位大臣聽得心下大喜。忙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即是安撫。當派人籌措糧草,助頓蜈度過此次天災。來年頓蜈定會感恩於我朝,生不出背叛之心。則南疆平穩無事。”
這位文臣剛說完,武臣中就跳出一人來。哼了一聲:“孟大人此計不好。若要如此,隻怕那頓蜈會認為我李朝怕他。臣建議還是調大軍鎮壓,以顯我朝軍威。讓那頓蜈不敢生出異心來才是良策。”
這位孟大人立時反唇相譏:“難道韓將軍認為,調動大軍就不需要糧草了嗎。要知道大軍一動,糧草臣萬。加上頓蜈受災,人為了活命,必將以死相拚。到時軍士的死傷賠嚐又是一大筆開消。兩兩相加,還不如安撫合算。”
“孟大人所說不對!我輩軍士,當為報國效力。總不能為了些錢財,就不作為了。”武臣中又出來一人,述說安撫策的不是。
這下到好,又引得文臣中出來一人。讚同安撫策。武臣中又有人跳出來反對。一時間朝堂上成了吵架的菜市場。皇帝早已經習慣了這種爭來吵去的場麵,加上無一人說中他心中所想。幹脆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