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重耳與狐偃在街市言論時,忽隨從報,晉國出事了,請公子速回,重耳速回府邸。
重耳到府邸,趙衰,介子推等人來報,公子,晉國內亂,因國母驪姬和溪齊想收繳兵權,與軍中將領裏克,邳鄭父等發生分歧,後又因為,當年裏克圍攻濮陽時有意圍而不攻,放了公子,驪姬等抓住把柄不放,欲殺裏克,裏克等將領為求自保率先發動軍變,殺了驪姬和溪齊,如今驪姬和溪齊被殺,晉國朝野裏克為主。公子如何辦?
重耳道:驪姬等陷害我們兄弟,死有餘辜,如今得到報應,裏克把持三軍,威脅朝臣,必不得善終,我們遠在翟國,翟國勢小,不能為援,雖有心除亂,實力不當,奈何奈何。連聲歎氣,狐偃道:晉國內亂,舉民都盼明主正位,如今申生太子已故,隻有公子名正言順,公子可借楚兵,回國正位,此為上策,趙衰道:公子不可,如今晉國三軍將領皆由裏克把持,裏克敢殺驪姬和溪齊,難道就不敢再殺公子,公子雖可借楚兵回國,但兵權旁落,其能久乎,公子不應冒險,介子推道:趙衰言之有理,我等久居翟國,晉國形勢不明,公子不可冒險。正當重耳等兩下不決時,有使者來報,說裏克派使者前來迎接公子,重耳一聽,不知好事壞事,隨即招使者進來。
使者進來大堂:向公子等問候,重耳道:裏克將軍派大人前來何事,使者道:裏克將軍特命小人前來迎接公子回國就任王位,因驪姬等誣陷,裏克將軍不得已發動軍變,特來迎接公子。重耳一聽,喜出望外,但向左右一顧,狐偃,趙衰,介子推等皆不喜悅,心裏沒底,先打發使者回去,容商議後再定奪,使者退下了。
重耳問左右,裏克欲立我為王,諸公以為如何,趙衰道,裏克犯上,自知不能把持朝政,欲招公子回國,名為君主,其實是為自己的罪行逃脫罪責,公子萬不可回,回則有失,重耳麵露不悅,心想,自己這幾年寄人籬下,好不容易現在有機會回國還是繼任王位,機不可失,可左右又意見不同,這可如何,狐偃道:趙衰言之有理,公子,當派人關注晉國動態,然後擇機再動,不遲。重耳內心雖想回,但左右皆肱骨之臣,不好獨斷,隻得派人關注晉國動態。介子推道:公子,驪姬溪齊雖大惡不赦,畢竟也是國母和獻公之子,最後死於作亂,公子為王室子孫,當祭奠之,已收國人之心,重耳心想有理,擇日祭奠晉王,國母驪姬。
卻說另一頭,裏克叛亂後,把持朝政,為洗脫犯上罪行,裏克公開言論:此舉為的是選賢明公子繼位,非造反,獻公諸子一聽紛紛討好裏克,此時裏克內主朝政,外令三軍,已到極位。
此時,忽一隨從來報,裏克將軍,秦兵壓境,不知何故,裏克一聽,嘩然失色,秦乃強國,秦穆公更是強主,難道要來討伐自己,正不知所措時,遠在梁國的三公子夷吾派人來見裏克。
不知三公子夷吾有何事,請看下回:兄弟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