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偶像
對每個想了解馬努-吉諾比利的人來說,他都像一個謎。
阿根廷國家隊隊長、奧運會冠軍、歐洲冠軍和NBA總冠軍,對於這樣一個集無數光環於一身的人,我們通常會有如下印象:這孩子天生貴胄,出生時漫天彩霞紫氣東來,三歲就會拍球,五歲天賦超群,壟斷各種MVP……
真的是如此嗎?他用自己的經曆給了一個大大的否定答案。與我們慣常所知的,狂熱的足球氛圍有所不同,阿根廷的布蘭卡灣是個典型的籃球之鄉,人人都在籃球中自得其樂。1977年夏天,吉諾比利出生在這個城市時,他的父親是當地一支球隊的教練。在90%的阿根廷少年都將馬拉多納視為偶像時,他卻唯獨崇拜喬丹。
馬拉多納是阿根廷的大眾偶像,年輕時他身體強壯且速度奇快,可馬努-吉諾比利接近成年時,卻隻有可憐的191公分72公斤。“他太瘦了,隻能依靠機敏”,這是教練們當時的評價。幸而,他從父親和兄長那裏繼承的敏銳的籃球意識和出色的預判能力,使他如魚得水。
阿根廷人身體裏意大利和西班牙後裔的血液,使他們除了南美其他民族的奔放,還有冷漠和嚴謹。所以阿根廷人會熱愛足球,會習慣馬拉多納的緋聞、性醜聞、身材走樣和吸毒,他們會覺得這是阿根廷人所固有的狂野和熱情,是他們性格的一部分。
除了球場上的頑強鬥誌,吉諾比利和這一切特質毫無關係。他沉靜、低調、睿智、和女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他沒有鼻環和紋身,2005年隨馬刺奪冠時,他唯一讓聖城記者注目的,是他手指上的銀戒。
“你知道,那當然是Many(吉諾比利妻子)和我之間的見證。”對聖城專欄作家邁克-門羅說這話時,吉諾比利臉上洋溢著微笑。
2007年馬刺奪冠後不久,阿根廷權威媒體《奧萊報》冒出這麼一句:“某種程度上說,馬努-吉諾比利是個奇怪的阿根廷人。”
奇怪?是的,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是:旋轉的探戈冷豔,卻掩不住內心的火熱,正如這個國家,高傲而內斂,瘋狂而沉默。在一個隻要奪得世界杯冠軍就足以爆炸的足球國度,他愛上了喬丹;在一項所有教練都喜歡天賦、飛翔和爆發力的運動裏,他過於瘦弱。
2004年在雅典,他帶領阿根廷的黃金一代踏上戰場,半決賽對陣夢六,斯特恩親臨觀戰的隆重沒有改變結局,吉諾比利在上半場獨取13分,第三節,正是他的三分球掀起鎖定勝局的高潮,之後的故事毫無懸念,阿根廷擊敗意大利,曆史上首次獲得奧運會男籃冠軍。這是阿根廷體育史上最偉大的時刻。我們會覺得奇怪嗎?這樣一個時刻,不屬於阿根廷人的全民偶像迭戈-馬拉多納,而是他,馬努-吉諾比利。
2005年6月24日,總決賽第二場,馬刺對陣活塞。同一天,是世界杯南美區預選賽,阿根廷VS巴西。“其實我沒有去看球,因為晚上還有比賽,但我早上醒來就聽說我們贏了,這很重要。”他說。若幹個小時後,他得到27分7次助攻,幫助馬刺取得2比0的優勢;決勝的第七場,他再現英雄本色,猶如奧比王一般在活塞頭頂飛揚,怒扣,投進鎖定勝利的三分球。
馬刺奪冠,鄧肯拿到第三座總決賽MVP獎杯,對我們來說,這一切不意外。然而在遙遠的阿根廷,人們已經不在乎了,他們開始爭相談論這個小個子,他們看到了吉諾比利飛一樣閃入內線,在大本頭頂幹脆響亮的一記扣籃,他們看到了吉諾比利搶斷、快攻,鬼影子一樣閃過活塞所有跟防者上籃得手,他們看到了一個新馬拉多納的出現,他的名字叫吉諾比利。
那一刻,吉諾比利正輕撫著指上的銀戒,躲在馬刺全隊狂歡的人叢中,綻放著他另類偶像的迷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