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發現了有靈氣存在的地方,自己肯定得前往查探一下。而且就現在來看,如果不出自己所料,老十二黃華華很快就會聯係上自己,以求能順利完成任務。
蕭逸雲沒走多遠,手機又響了起來。不出自己所料,果然是黃華華打過來的。
黃華華再次和蕭逸雲確認了一下後,立即問明了蕭逸雲現在所處的位置,並要求他盡快趕到西安市,然後又心急火燎的掛了電話。
蕭逸雲緊走慢趕,最終也到深夜才趕到西安,與早已碰頭的老五及老十二會麵。
途中老十二黃華華又同蕭逸雲通了個電話。所幸這次老大帶隊執行的任務,在時間上比較自由。隊長聽了老十二反映的情況後,立即和上級領導通了下電話,全隊在安全範圍外原地待命了。
一行三人在招待所住下後,黃華華帶了一名老年人進來。
老人一見到蕭逸雲和烏英傑,即連聲問哪位是蕭同誌,語氣甚是急迫。
蕭逸雲一頭霧水,怔怔盯著黃華華。
黃華華隻得介紹道,“這位李老爺子,就是四十多年前,發現那種奇怪蟲子的五個人裏唯一幸免於難的人。”
蕭逸雲一聽大喜,忙站起來握著老爺子的手,“李老爺子,我正想找您詳細講下發現那蟲子之處的情況呢,沒料到您竟然也到了這裏。”
“你就是蕭同誌,認識那凶蟲的蕭同誌?”李老爺子雙手緊握著蕭逸雲的手,有點渾濁的眼睛裏已開始蘊起淚水。
蕭逸雲扶著老人坐下才說道,“我叫蕭逸雲。老爺子,我根據他們講給我的情況,基本能斷定這種蟲子我認識。但我還需要了解當時發生的事,來作最終確認。您,能不能給我講下那天發生的事?”
“我就是聽黃同誌說你認識那種蟲子,才專程趕來的,我一定把那天發生的事,詳詳細細講給你聽。”老爺子聽得蕭逸雲果真認識那蟲子,已是激動得不停的用衣角擦拭眼角的淚水。“四十多年了,終於有人能解開我心中的疑團了。”
老人一陣唏噓後,終於慢慢靜下心來,回憶起了四十年前的往事。
原來,四十多年前,老爺子所在的文物局,組織了一次探索考古活動。隨行五人,包括老爺子及妻子秦玉芯,以及文物館劉教授,及教授的學生小張,另外還有個司機兼護衛的大漢劉大為。
秦玉芯本來可以不去的,不過在那種動蕩的年代,從事他們這種工作的人是千夫所指的對象。現在有了個出去透氣的機會,當即上下活動一番終於征得領導同意,將女兒托付給同院的同事後就跟了丈夫一起出發了。
在那個年代,政府文物保護工作幾近癱瘓,民間盜挖古墓卻已成風。沿著秦嶺一線是古墓大墓集中地,一天到晚都能聽到炸墓的炮聲。他們這些搞文物工作的人,經常麵對的就是滿目瘡痍一掃而光的古墓,至於那些搬運不便的大型古物壁畫等,則隻能眼睜睜看著因保護不及時而風化在空氣中。
這次老爺子這個考察隊的任務,就是考察首陽山附近,及首陽山以南山區的古墓破壞情況,以及記錄這一地區需要實行搶救性發掘的古墓或遺址。
進入首陽山山區後,久未到野外自由活動的一眾人員望著這裏的山山水水都極為歡欣。誰都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旅遊觀光機會,雖然沿途不時見到的被破壞古墓讓各人心痛不已。但在那個時候,他們隻能望而興歎,空有一番雄心壯誌卻無法施展。
如此在首陽山區轉了將近一個星期,這次考察任務也接近收尾階段。考察隊已經準備再過兩天就從山區南麵出山,經佛坪回西安了。就在這天,厄運降臨到了這支毫無準備的考察隊頭上。
這天近傍晚的時候,考察隊來到了一個小崖穀之中。這裏三麵有懸崖峭壁,隻留一個出口朝著南麵,穀內草木茂盛,一條小溪流從穀內流出,整個山穀秀美異常。
老爺子等當即決定今晚就住在這山穀裏。於是大家在山穀裏一陣亂竄,很快找到了宿營地支起了帳篷,秦玉芯還在溪流的源頭處找到了一個水池。安下帳篷後老爺子夫妻及劉教授就開始埋鍋做飯了。
劉大為卻說這種山穀裏野味多,拿起考察隊裏唯一的一支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就往穀裏鑽。小張一聽去打野味,抄起地上的一根枯木棍也跟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