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捅了捅小和尚說:“趕緊去問問你師傅你們倆現在叫啥?我們總不能一直叫你小和尚吧?”
小和尚顛顛的去找自己師傅商量。結果大和尚隨口一句話就把他打發回來。“師傅說了從今天開始師傅他老人家就叫莫是非,小和尚我則名叫莫小四。師傅是向導,我是小廝,用著這名字很是相配。”
一行四人就這樣悠閑的晃進了文聖廟,有大和尚在前邊充當向導賣力的介紹,小和尚便充作了小廝,結果引來無數路人的側目。這也不怪別人,想想這樣的兩個小公子帶著倆和尚的陣容確實讓旁人忍不住好奇多看上幾眼。
這文聖廟,前有孔聖殿,後有孟聖殿,又有文昌閣、名宦祠、明倫堂、奎星閣等等。進入孔聖殿,迎麵就是一尊一丈多高的坐像,莫是非唾液橫飛的介紹道:“這便是孔聖殿所拜的先聖孔聖人了。說到這孔聖人,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首先提出了仁的學術思想。據說孔聖人的直係弟子就有三千多人,其中優秀的就多達七十二人,小官人過來看看,他座下四位就是他最有名的四位弟子,分別叫做顏回,子路,冉有,子貢。”
陸慶眉頭微微一皺,“不是說孔聖人門下是孔門十哲嗎,怎麼到你嘴裏就隻剩下四個了?”
莫是非聽陸慶這麼說也不反駁,反而眉開眼笑的讚道:“小官人也知道孔門十哲啊,果然是出身書香門第……”
陸慶沒好氣的一撇嘴:“少拍馬屁了,本小爺可不是那勞什子的書香門第出身的。——你繼續說就是。”
莫是非也不介意,繼續笑嘻嘻的說道:“孔聖人門下,確實有‘四科十哲’的說法。《論語.先進》有載,‘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小官人知道《論語》 吧?”
陸慶也懶得理會他,略微偏了下頭,示意他繼續。徐弘卻張大嘴看著莫是非,顯然是不明白,這麼個招搖撞騙的假和尚,怎麼能說出這麼引經據典的高深言論來。陸慶看到徐弘的樣子,心裏卻腹誹道:“這小子也太不爭氣了,這麼幾句話,就表現的這麼傻氣,真是沒見過世麵的。”
莫是非看著徐弘的樣子卻覺得很是受用,更是眉飛色舞的繼續解釋起來,“最初建文聖廟的時候,主殿當然是要立孔聖人及座下弟子;可是孔聖人的弟子之眾多,別說剛才小官人提到的那孔門十賢,光那七十二門徒就都夠格立在主殿了。可是這主殿沒理由建那麼多像啊,再說了,想必也沒那麼大地方擺。於是國子監,翰林院的那些大儒們,便聚集一堂,研究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後終於定下了顏回子路,冉有子貢四人。”
陸慶聽莫是非這麼解釋,反倒噗嗤一笑。莫是非和莫小四齊齊盯住陸慶,不明白他為什麼發笑,陸慶也覺得自己在孔聖人麵前這麼發笑有點不妥,隻是低聲解釋道:“就這麼簡單的理由?怎麼聽都不是能讓人滿意的說法啊。”
徐弘則在一邊奇怪的問道:“為什麼是七七四十九天呢?”
莫是非摸摸自己的大光頭,理直氣壯的說道:“我師傅就是這麼教我的,我師傅還說了,是我師傅的師傅教給我師傅的。”
莫小四在一邊也跟著點頭說:“我師傅也這麼教我了, 將來我就能跟人說了,是我師傅的師傅的師傅的師傅傳下來的。”
陸慶瞅著這對寶貝師徒,也不打算繼續深究了。徐弘卻在那掰著手指還在繞兩個和尚剛才嘴裏的師傅的師傅的師傅之類的,末了還一臉疑惑的問莫小四:“是不是多了一個師傅啊?”
莫小四沒好氣的瞪了徐弘一眼。
徐弘立馬又不吭聲了。
四人一下都無話了。陸慶又打量了一番殿上的孔聖人塑像及下坐的子路顏回等四位名徒。又帶著徐弘和兩個和尚假假的拜了幾拜。
至於後麵的孟聖殿裏供奉的自然是孟聖和萬章、公孫醜、樂正子等。陸慶照例帶著幾人似模似樣的拜上幾拜。
此處文聖廟有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聖廟後另有一個賢人堂,當中孔聖門徒七十二孟聖門徒一十七,再加上隔代傳人,林林種種,各色賢人共計七百二十九尊賢人的塑像。
這些賢人塑像通常是文士形像,身著青衫,簡樸清淨,或手執竹簡,或手握書本,甚至不乏腰挎長劍之人,反映的是現實中不同時期讀書人學識淵博,睿智安詳的德性。這些賢人造型逼真,千姿百態,妙趣橫生,既有莊重嚴肅之體態,又有歡快活潑之生活韻味;有的喜怒哀樂,有的隨意自在;有的莊嚴慈祥,有的玩世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