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不知就裏的人都管他叫老陳,陸錦麟以陳先生稱之,陸慶叫他陳叔。
老陳並不是太老,年過四旬而已,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正當壯年。有些幹瘦,四四方方的臉上皺紋也不多見。
有時候說漏了嘴老陳也會對陸慶遙想下當年。他本名陳塑方,十多年前也是關中有名的好漢。
老陳手上練的是祖傳的金剛指,身上是十三太保橫練,都是外門硬功,當年也是身壯如牛,也有一雙缽大的拳頭,現在這叫外功內斂,也是修煉到了一定境界。陸慶每次聽了都對老陳的話表示不屑,當然陸慶其實是信的,隻是親近的緣故,故意想糗他。
陸慶很清楚老陳的話並沒有太過吹噓,相反算得上是很謙虛。所謂金剛指十三太保橫練都不是什麼高明的功夫,不客氣的說根本就是打把式賣藝的貨色,可是老陳就是用的這些粗淺功夫在江湖中闖出數一數二的名頭,憑的是自身的毅力,不論金剛指還是十三太保橫練都是純粹的硬功夫,沒有太高深的心法輔助,僅僅靠著不斷的負重打磨,硬生生的磨練出一身銅皮鐵骨,一般人是絕對練不出什麼大的成就來的。
外門硬功與內功不同,可以速成,可是想要練到高深卻是難比登天,何況是由於不斷打磨筋骨讓它們堅硬無比,外功有成之後再想練那些高深的內功心法都不可能了,這也是老陳不教授陸慶功夫的一個原因。因為外門功夫很難練出很大的成就來,所以一般外門功夫能練到極致的人在江湖上都是很受尊敬的。
所以像老陳這樣的情況,確實是江湖上不多見的。
老陳沒有告訴陸慶的是,當年的少年陳塑方隻是一個紈絝的二世祖,也曾整日裏晃蕩著橫行鄉裏,時不時的上街去調戲下良家的小娘子,或者魚肉一下鄉裏的百姓。
可惜後來一次生變,全家遭飛來橫禍被殺了個一幹二淨,唯有陳塑方在外耽擱了時間回家晚了才僥幸逃過了一劫。
滅了陳家滿門的是當時在江湖赫赫有名的石家,而且,據說石家人僅僅隻是因為聽說陳家有樣祖傳的寶物,就派了大批人馬來將陳家滅了門。然而,傳說中的祖傳寶物也並沒有找到,於是,石家又大肆搜尋陳塑方其人,以為寶物在陳塑方身上,同時又有一些江湖宵小聽說此事後也想趁火打劫一下,也暗地裏在搜尋陳塑方。
劫後餘生的陳塑方,不僅被仇人追殺,還被江湖宵小所搜尋,實在是倒黴的很。為躲避追殺,陳塑方逃進了深山老林,拿著幾本家傳的武學苦練武功。
從小根基就淺的陳塑方,盡管很努力的去學著練書上的功夫,卻收效甚微。這也不怪他,陳家的家傳武功屬於硬功夫一派,而硬功夫一派卻是需要從小就開始練起才能有所建樹的。雖然陳塑方在小的時候,父母也曾用藥水給他泡過,鍛煉過筋骨,偏生他小時候就不愛習武。其實是受不得那個苦,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便荒廢了。
父母溺愛之下,就隨他去了,弄的最後他連基本自保的能力都不夠。所以說父母溺愛子女實在是不好的習慣,因為誰能保證保子女一世的安生呢。
正當陳塑方覺得報仇無望的時候,無意之中在山中救回一個傷重之人。這人卻幫了陳塑方一個大忙。
此人自稱名叫堯黎,見了陳塑方練功,便告訴陳塑方自己所練的功夫也屬於外門硬功夫,陳塑方在見識了他隨手使出的招式後便發現,陳家家傳的那些功夫與之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就這樣,陳朔方照顧重傷的堯黎,而堯黎則時常指點他的功夫,使得陳塑方的武功突飛猛進,老陳感念堯黎的教導,遂以老師相稱。
陳朔方對堯黎身上的傷勢卻是束手無策,隻是照顧他的起居生活。陳朔方也想帶他下山去找下大夫,堯黎卻隻是搖搖頭說:“不必費那個氣力了,我自己的身體,我自己清楚,有那時間還不如多教你點東西;再說,我本人對於岐黃一術也多少精通點,我這身體能到今天已經算逆天而為了。”
年輕的陳塑方,雖然很難過,也隻能更盡心的服侍這個老師。
二人相處了半年之後,堯黎終於撒手人寰,幸而老陳的功夫已經大有所成。臨終之時,堯黎留下一些功法心得,又交給老陳一顆藥丸,交代說:“我也沒什麼能幫你的,就送你這顆藥吧,此藥在危機時刻有起死回生保命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