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的中國夢
卷首語
夢想,是一種意識裏的追求,是人們尚未實現而又迫切渴望的未來,並由此催生趨向這個目標的強大奮鬥動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國家和民族也有自己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我們的中國夢、民族夢。它既包含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宏大願景,也包含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的個體期待。
今天的中國夢,是一幅多維度的藍圖,富有時代特征和生活氣息,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中國夢的經濟維度是物質的極大豐富,國力的大幅提升。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用13億人一平均,差距就出來了。在我們實現夢想的道路上,發展始終是硬道理。當然,我們需要“漁”,但不是“竭澤而漁”;要物質的極大豐富,也要天藍、地綠、水清;我們要的是可持續的、蔭及子孫的發展。
中國夢的文化維度是文明進步,文化繁榮。文明程度、文化水平是國家的軟實力,民族的血脈。需要以更加寬廣的胸懷包容各種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碰撞,吸納一切體現人類先進文化的發展成果;需要弘揚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傳承優秀璀璨的中國文化;也需要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形態,滿足民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國夢的社會維度是人與人的和諧相處。多一些信任、寬容和關愛,少一些冷漠、歧視和暴戾;多一些“對不起”的歉意善意,少一些惡語相向劍拔弩張。不再糾結於“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爭辯,不再困惑於物質利益割斷骨肉親情的遺憾。樂共識而惡離心,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中國夢的民生維度是百姓生活無憂,幸福感增強。民生改善是中國夢最具體的詮釋。不用為生活拚爹拚孩子,不用為上學擇校發愁,不用為房子讓婚姻成為“拉鏈”,不用為看病半夜排號打地鋪……國人享有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舒適的居住環境,更可靠的社會保障,“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中國夢的精神維度是民族的魂魄與人的精神風貌。魯迅說:“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步。”民族的精神通過人的精神來體現,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求索,夏明瀚“還有後來人”的信仰,焦裕祿“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的堅守……中國夢,有追求、有信仰、有敬畏、有擔當,有高雅與低俗的甄別,有尚榮去辱的選擇。
生活“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中國夢已然在路上,且不會有終點,我們隻有不斷地創造著,享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