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與平凡也是可用心去感悟的
卷首語
作者:白鳳德
遼河,老宅屋後流淌的那條河;雖百年老宅己蹤影無存,可昔日青藤碧綠的古樸庭院,在舒緩的微風裏,品茗閑敘的意境,卻早已載入記憶的驛站。遼河卻沒有轉入記憶的年譜,依舊平靜、淡定、從容地行走在既定的軌跡中,相比千年流動的河流,這百年老宅的留存與否,似乎並沒有記憶或計較的必要,然而僅有百年左右的人生,卻不可以沒有謄戀舊情的思考和記憶。
生活中的“蟻族”沒有彪炳千秋的偉業去銘記,但他們卻依然留存集納於史曆的碑文中。當下文學要反映的“蟻族”生態樣式繁多,對生活底層素材的挖掘與創作,是現代作家始終苦心追逐的目標和方向。值得欣慰的是,現代文學在向前行走中,其路徑依然敞亮,神彩依然飛揚。女作家常君的短篇小說《夕照街17號》所揭示的現實生活的主題是深刻的。作家預先設定了“夕照街17號”這個特定的生存環境和特殊群體,通過一個房客親身感受和目睹了一群“空巢老人”們“夕陽”式的生活,這裏有驚異、有煩惱、有歎息、也有歡悅。
夕照街17號更像域外的一個城堡,盡管普通、平常卻引人去窺視她、關注她。小說力求通過設計特定的矛盾衝突,使原本平靜、素淡的故事情節驟起波瀾,既吸人眼球又耐人尋味。但小說對“空巢老人”今後生活的展望和設計缺少必要的謀劃,略顯美中不足。也許作家故作留白,以期引起更多的思考……
作家郭金龍的短篇小說《馬大地的一棵小樹》記敘的是平民小事,而實際意義卻非比尋常。植樹、護林,保護生態雖然是舊題老話,但不可等閑視之;麵對身邊的霧霾天氣、河流汙染,作家急切地呼籲和呐喊保護環境更顯必要。小說塑造的馬大地這個人物,可敬可愛。作家不惜筆墨對他身體力行,教兒育孫植樹護林行為的記敘,其實是對平民善美本質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