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定決心鏟除王永安(2 / 2)

朱爾典就明確告訴袁世凱,一定要遏製王永安,外國使團們支持袁世凱遏製王永安,大清國需要穩定,外國勢力不允許中國陷入分裂,也不允許大清國陷入內亂,並希望南北雙方能夠進行和談。

袁世凱大驚,連忙問詢和談的目的是什麼,難道要清政府與**叛軍進行談判,中國從此一分為二不成?朱爾典搖頭外國並不希望見到大清國分裂,但如果可能,外國也不會幹涉中國的變化。

送別朱爾典之後,袁世凱琢磨起來,朱爾典話中的意思無非透露幾點,第一,以王永安為的江北勢力已經觸犯到各國在華利益了,如果北洋軍對江北下手,則外國會全麵支持北洋;第二,外國勢力已經看到清廷日暮西山,並開始尋找新的代言人;第三,外國並不希望中國不太穩定,他們希望得到的是一個龐大的完整的且懦弱的合作的中國,而非分裂成為幾個國家,時時生戰爭,否則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將成為廢墟,這是外國勢力並不希望看到的一種情況。

趙秉均隨後又向袁世凱報告,:“總理,前日本駐清公使伊集院彥吉男爵已經趕往揚州參加王永安的婚宴了。”

“他去那裏做什麼?”袁世凱緊鎖眉頭問道,“難道日本人想要和他合作嗎?”

趙秉均道:“王永安七歲便歲家仆前往日本,一直生活到十八歲才回國,他對日本感情非常深。我聽他在日本還有一些情人,甚至日本的內閣元老山縣有朋還曾經在他從美國返回的時候,私下招待過他,而且他特地參加日本大正皇的婚禮,並且是受邀嘉賓,我想他們隻見到關係非常不簡單。”

袁世凱冷哼道:“他不知道甲午之恥嗎?”

趙秉均歎道:“唉……年輕人,也許為了利益,為了前程,不在乎甲午之恥吧,他哪裏會向我們這一代的人,對日本無與倫比的仇恨。總理大人,你看看現在赴日留學的年輕人,一個個都把日本當做指路明燈一樣,尤其是孫逸仙等叛黨!王永安縱然沒有加入南方叛黨,也對日本極力支持啊。”

袁世凱道:“南北和談大勢所趨,但南北和談最大障礙便是這江北勢力,我想南方也不希望見到一個強大的江北勢力吧。”

“大清國最富庶之地便是江南,但是江南財富卻掌握在江北人手中,南方叛黨忌憚王永安的大軍,卻又需要他的錢袋子,所以……我想南方叛軍也一定恨死王永安了。”趙秉均幸災樂禍道。

袁世凱道:“所以,我們要一起解決這個麻煩,南北和談之前,務必找到孫逸仙,秘密洽談橫梗於南北雙方的江北勢力的問題。”

“是。”趙秉均竊喜道,如果消滅王永安,那麼他的財富就可以被趙秉均等人瓜分了,豈能不讓他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