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隨想
千字文
作者:蘇子葳
生命,生命!人一生下來,即為命運所係。命運已注定,至少它的生死存亡有時由不得它自己。
生命是用來享受生活的,不是用來遭罪的。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為了快樂的生活,自當常想一二。常有些人因為生活、工作或者是學習上的事情,抱怨生活,埋怨社會,甚至輕生。這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對家人的不尊重,以及對自己的不尊重。
因為,生命隻有一次,你的生命不僅僅屬於你自己。古人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猶記孔子臨終前說他這一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毫一發,受之父母,他不敢有絲毫懈怠。母親忍痛分娩給予我們生命,從繈褓至搖籃,自搖籃到直立行走、小步學跑。學會了腳上的兩樣基本功,我們進入童年,進入人生記憶中最初的美好,進入盡情嬉戲打鬧的世界。我們開始接觸花草,學著傾聽鳥語,一切從眼前飄過的事物都打上了“新奇”的烙印。
走出童年,我們來到青春這座伊甸園,來到被世人稱為花季的少年。以前懵懵懂懂、不解世事、調皮搗蛋的小屁孩兒,也開始為“世俗”所困擾。又聽說有個叫“叛逆”的家夥會挨家挨戶上門糾纏,專找那些小大人。於是乎,無人能解的愁結便誕生於世,有了“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欲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派”。生在國旗下,長在蜜罐中。這是最美好的時代,煤油燈走了,帶著那些落後的日常“設備”漸行漸遠;燈泡來了,領著那些先進的家夥闖入生活。
一旦人之行之加冠,將至而立。之前桀驁不馴的炙熱火焰被歲月這濕冷濕冷的霧氣趕跑。沉心於事業,或早年成名有為,或中年奮鬥不休,或享受生活所賜,或怨懟活生生遭罪。這些都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情。試問青年有為者幾何?看人間忿忿者何其多!不在乎你這一個,多你這一個不多,少你這一個就是一個。回到張傑唱的那首《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你看星光默默燃燒自己發亮,無名的花依然芳香,貝多芬也聽不見歌唱,天使未必在場……”
五十知天命,這是最危險的時代。一旦知“天命”,就愛發“天問”。什麼“看破紅塵”、“看透世俗”,“看遍人間煙火”,“為理想獻身”、“隨藝術而去”,“被生活所傷”者雲雲。尤其是接近退休年齡,一旦退休,權勢不再,就“泯然眾人矣”。甚至因之前長期處於“高位”,難得接地氣,與生活格格不入,落得個“弗然眾人也”的下場。昨天司機是你的,畢恭畢敬;今天司機是別人的,形同路人!避免落差太大造成心理陰影,可以經常走走基層,接接地氣。五十是看淡人生、逐漸融入生活的最佳時期,不是看透人生、拋棄生活的“勇氣”體驗期!
六十耳順,七十古稀。悠哉悠哉,睡意也酣!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上雲卷雲舒。此時不受,更待何時?
八九十耄耋之際,百年期頤。養頤之年,可得永福!拿《武林外傳》中呂秀才的話:“一百歲,那成人精了!”玩笑話,也能道出生命的堅強。最終縱觀人生,沒什麼過不去的坎兒,隻要活著,就是希望!整個生命旅程——盼望中前進,渴望中追求,期望中探尋,失望中反思,絕望中奮起,隻要有呼吸有心跳,就有希望,因為,那就是曙光,曙光中閃現的,便是希望!希望依靠生命生存,賦生命以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