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皇朝自然不願意接受大印朝的條件,尤其是大慶朝,在他們看來蘇夜本來就是他們大慶朝的,是大印朝的探子趁西煙城不備才把蘇夜綁走的,現在大印朝理應把蘇夜交還給大慶朝。
對於大慶朝的這個邏輯,大印皇帝壓根沒有半點反對,可與大慶朝一同發動對大印朝攻擊的其他七個皇朝卻強烈反對了,開玩笑,他們之所以跟大慶朝一塊出兵,為的就是奪取蘇夜,弄到最後蘇夜屬於大慶朝了,他們來幹什麼了,來玩嗎?
所以,經過一番你來我往的拉鋸之後,這場可怕的戰爭依然是以八大皇朝退還大印朝所失城廓並付出戰爭賠款為結局結束了,從戰爭爆發到戰爭結束,總共還不到七個小時,此匆匆之戰,不禁顯得有些諷刺。
發動戰爭的人沒占到便宜,被圍攻大印朝雖然獲得大量戰爭賠款可依然是損失了不少軍隊,人口流失嚴重,元氣大傷。
以至於戰爭結束之後,十三皇朝的民間一些膽大之人,沒少在茶樓酒肆這樣的公眾場合中開聲斥責,說這一場戰爭就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鬧劇。
不管這是不是鬧劇,十三皇朝盡都坐了下來,在大印朝的京城中展開了談判,談判的核心內容就是十三皇朝對蘇夜的控製權。
談判的一開始,大慶朝使者就提出,蘇夜本來就是屬於大慶朝,所以大慶朝理所應當擁有對蘇夜的首先掌控權,大印朝必須第一時間移交給大慶朝,且在大慶朝待滿三年之後,才會移交給其他皇朝。
隻是這個條件從一開始就遭到了其他十二個皇朝使者異口同聲的反對,開玩笑,血日界一共十三個皇朝,要是蘇夜在大慶朝待滿三年,其他皇朝肯定也要三年,這樣一圈輪下來,最後一個迎來蘇夜掌控權的皇朝都快四十年了,別說到時候蘇夜還有沒有活著,他們某些皇朝的皇帝都早已經化成一抹黃土了。
再說了,蘇夜雖然一開始就出現在大慶朝,但那隻是一個巧合。是大慶朝西煙城主自己廢物被別人鑽了空子,怪得誰來?現在口口聲聲說蘇夜屬於大慶朝,誰人會去理會?
大慶朝想要獲得對蘇夜的優先掌控權,那根本不可能。
最後經過一番拉鋸,各皇朝使者將談判的主要過程反饋回去之後,又接著唇槍舌劍,前後耗了足足半個月的時間,談判才算塵埃落定。
談判最終約定,從談判結束開始,蘇夜將由十三皇朝輪流掌控,時間是兩個月。至於掌控蘇夜的皇朝能不能從蘇夜身上獲得秘密,就得各憑手段了,反正誰也不能把蘇夜弄死,為了預防有些皇朝因為撬不開蘇夜的嘴而歇斯底裏或者鋌而走險的行李代桃僵之事,十三皇朝還共同約定,蘇夜在哪個皇朝出事了,那個皇朝就要受其他十二個皇朝群起攻之,直至伐滅。
至於哪個皇朝首先掌控蘇夜,哪個皇朝最後掌控蘇夜,則全憑抓鬮賭運氣。
最終,卻是一個沒有發兵參與之前的戰爭的大林朝拔了頭籌,獲得了對蘇夜優先掌控權,一直嚷嚷著蘇夜屬於自己的大慶朝卻抽了個第七,既不優先也不落後,尷尬無比。
反倒是最先鼓搗陰謀,從大慶朝眼皮底下弄走蘇夜的大印朝,竟然運氣爆棚,竟然抽了個第二。也就是說,談判結束以後,蘇夜會被大林朝接走,但在兩個月之後蘇夜又將回到大印朝的掌控之中。
這個結果傳回大慶朝皇宮時,直把大慶皇帝氣得當場摔了碗,據說當時大慶皇帝的臉都綠了,連罵了十幾遍參與抓鬮的大慶朝使者是個手黑臉黑的廢物,並說等大慶朝使者回來,便要立即派去清洗皇宮內所有的茅房。
一場風波終究散盡。
談判結束以後,蘇夜帶著沉重的鐐銬,被大印朝當著十三皇朝的麵移交到了大林朝使者的手中,在大林朝隨即派出的一個大將軍親領三萬大軍護衛之下踏上了前往大林朝的路。
也是從這一刻開始,蘇夜開始了一場“環遊”血日界的旅程,隻是這種帶著沉重鐐銬,沒有了任何自我選擇,輪到哪個皇朝就去哪個皇朝的“環遊”,卻是沒有任何愉快可言了,尤其是當那些皇朝發現使盡手段上遍各種刑罰之後都無法撬開蘇夜的嘴之後,態度急轉直下,給予蘇夜就更是一種平時做夢都難以想象到的殘暴與折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