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前秦消滅了代國,把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小兒子拓跋窟咄遷徙到了長安,後來他跟著慕容永向東遷徙,慕容永任命拓跋窟咄為新興太守。劉顯派他的弟弟劉亢迎接拓跋窟咄,並帶領軍隊跟隨著他,威*魏國的南部邊境,眾部落騷動不安。魏王拓跋的身邊侍從於桓等人與部落中的一些人謀劃拘捕拓跋以響應拓跋窟咄,幢將代國人莫題等也暗中與拓跋窟咄相勾結。於桓的舅舅穆崇告發了他們,拓跋斬殺了於桓等五人,對莫題等七人則全部原諒不追究。拓跋害怕內部的人發難,便向北翻越陰山,又依附了賀蘭部,派遣外朝大人遼東人安同去向後燕求救,後燕國主慕容垂派趙王慕容麟救援他們。
九月,王統獻秦州投降了後秦。後秦國主姚萇任命姚碩德為使持節、都督隴右諸軍事、秦州刺史,鎮守上。
呂光獲悉前秦王苻堅死的消息,全軍將士都身穿白色喪服誌哀,給苻堅定諡號為文昭皇帝。冬季,十月,實行大赦,改年號為大安。
西燕慕容永派使者到前秦國主苻丕那裏請求借道東返,苻丕不同意,與慕容永在襄陵交戰,前秦的軍隊大敗,左丞相王永、衛大將軍俱石子全都戰死。當初,東海王苻纂從長安來投奔苻丕,手下有勇士三千多人,苻丕非常忌恨他,等到苻丕失敗以後,害怕被苻纂殺掉,就率領數千騎兵向南逃奔東垣,打算襲擊洛陽。揚威將軍馮該從陝城出發迎擊他,斬殺了苻丕,抓獲了他的太子苻寧、長東王苻壽,把他們送到了建康。朝廷下達詔令赦免他們,不予誅殺,把他們交給了苻宏。苻纂與他的弟弟尚書永平侯苻師奴率領前秦的數萬兵眾逃奔占據了杏城,其餘的王公百官全都落入慕容永之手。
慕容永於是就進軍占據了長子,即皇帝位,改年號為中興。正準備要以前秦王後楊氏作為上夫人,楊氏拔劍刺擊慕容永,被慕容永殺掉。
甲申(十六日),海西公司馬奕在吳郡去世。
後燕宦官吳深占據清河反叛,後燕國主慕容垂攻打他,沒有攻克。
後秦國主姚萇回到了安定。
前秦南安王苻登攻克了南安以後,夷人、漢人歸附他的人有三萬多戶,於是他就進軍秦州,攻打姚碩德,後秦國主姚萇親自前往救援。苻登與姚萇在胡奴阜交戰,大敗姚萇,斬首二萬多人,將軍啖青射擊姚萇,射中了他。姚萇傷勢嚴重,逃至上自保,姚碩德代替他統領部眾。
後燕趙王慕容麟的軍隊沒有抵達魏國,拓跋窟咄逐漸前進緊*魏王拓跋,賀染幹入侵魏國北部以響應他。魏國的兵眾驚恐混亂,北部大人叔孫普洛投奔劉衛辰。慕容麟聽說以後,迅速派安同等人返回。魏國人知道後燕的軍隊就在近處,眾人的心裏稍微安定了一點。拓跋窟咄進軍駐紮在高柳,拓跋帶領軍隊與慕容麟會合攻打他,拓跋窟咄大敗,逃奔劉衛辰,劉衛辰殺掉了他。拓跋接收了他的全部兵眾,任命代國人庫狄幹為北部大人。慕容麟帶領軍隊返回了中山。
劉衛辰駐軍朔方,士兵戰馬非常強盛。後秦國主姚萇任命劉衛辰為大將軍、大單於、河西王、幽州牧,西燕國主慕容永任命劉衛辰為大將軍、朔州牧。
十一月,前秦尚書寇遺奉送勃海王苻懿、濟北王苻昶從杏城投奔南安,南安王苻登公布了前秦國主苻丕死亡的消息,並為他服喪守孝,定立諡號為哀平皇帝。苻登商議立苻懿為國主,眾人說:“勃海王苻懿雖然是先帝的兒子,但是年齡幼小,沒有經曆過多的磨難。如今三國的敵人都在窺伺圖謀我們,應該立年長的君主,此人非大王不可。”苻登於是就在隴東設立了祭壇,即皇帝位,實行大赦,改年號為太初,設置百官。
慕容柔、慕容盛以及慕容盛的弟弟慕容會全都在長子,慕容盛對慕容柔、慕容會說:“主上已在幽州、冀州中興,但東西尚未統一,我們身居容易引起懷疑的地方,不管做得明智還是愚魯,都將難免於禍,不如及時東歸,不要幹坐以待斃的事情!”於是他們就一起逃回了後燕。此後一年多,西燕國主慕容永將前燕國主慕容俊及後燕國主慕容垂的子孫們全部誅殺,不論男女,無一遺漏。
張大豫從西郡進入臨洮,擄掠了五千多戶百姓,據守俱城。
十二月,呂光自稱使持節、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隴右、河西諸軍事、大將軍、涼州牧、酒泉公。
前秦國主苻登在軍隊中設立了世祖苻堅的牌位,放在四周遮蔽的車乘裏,並給車乘裝上黃色的旗幟,藍色的車蓋,讓三百名虎賁士兵守衛,凡是想幹的事情,一定要先向苻堅的牌位報告,然後才行動。苻登帶領五萬軍隊,東進攻打後秦,將士們全都在頭盔鎧甲上刻了“死”、“休”二字,每逢戰鬥都用劍矛組成方圓大陣,知道了力量分布不均後,再重新調整,所以人人各自為戰,所向無敵。
當初,長安將要失守的時候,中壘將軍徐嵩、屯騎校尉胡空各自聚集五千兵眾,構築營壘自我固守。此後又接受了後秦授予的官職爵位。後秦國主姚萇以國王的禮儀把前秦國主苻堅安葬在二壘之間。等到苻登抵達,徐嵩、胡空帶領兵眾投降了苻登。苻登授予徐嵩雍州刺史,授予胡空京兆尹,按天子的禮儀重新安葬了苻堅。
乙酉(十八日),後燕國主慕容垂攻打吳深的營壘,攻了下來,吳深單身匹馬逃走,慕容垂進軍駐紮在聊城的逢關陂。當初,後燕太子洗馬溫詳前來投奔東晉,東晉任命他為濟北太守,駐紮東阿。後燕國主慕容垂派範陽王慕容德、高陽王慕容隆攻打他,溫詳派他的堂弟溫攀堅守黃河南岸,派兒子溫楷堅守以抵抗他們。
後燕國主慕容垂任命魏王拓跋為西單於,封為上穀王。拓跋不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