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還末出鞘,殺氣卻已濃。夜幕漸深。
千裏的江山。千裏的圍獵,為的是江山的一統,萬代的歸結。
沙場上,十萬鐵雄之兵,刀光生寒,天一遁甲大陣之內,藏龍臥虎。自天人相助,得《陽符經》後,這一千八百大陣,日漸完熟。三奇六儀,陰陽二遁已隱現鬼神之功,奪天地造化。
黃帝看著這鐵旅雄師。不覺豪情萬丈。仰天長嘯。
十五年了,與蚩尤對戰,少有勝記。今日這大陣終成,加之東海流波山中抓得夔做成夔牛鼓,雷澤中捉來雷獸製成震天錘。以及其女女魃相助,擒拿蚩尤指日可待。
戰表已下,絕戰就在眼前。黃帝軒轅正座中軍,思緒萬千。
數十年來,為了這江山一統,百姓安居,黃帝可謂是勤勤懇懇,日理萬機。修法數學,加以度量。衍握奇圖,始製陣法。伶倫取穀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祖始養蠶以絲製衣服。與岐伯討論病理,作黃帝內經。倉頡始製文字,具六書之法。采首山(河南襄城縣南五裏)之銅以造貨幣。以此安定平民,以修內政。發明舟車、弓矢、大練兵陣,以強其軍。一生中南爭北戰,不知幾數。安邦定國,終得一統。誰想昔日戰友,一朝反目,居然兵戎相見,定要決出雌雄。想到此處,黃帝軒轅不覺有些癡了。
遙想當年,與蚩尤一同出征,每每得勝,兩人定要把酒言歡,不醉不歸。可曾想到,今日為這天下共主,兩人勢同水火。不死不休?
“陛下,時辰以到,我們出發吧。”風後遙看天像,隻見天空玄武七宿一同升天,殺伐之氣大勝,以是出征最佳時機.
黃帝緩緩抬起頭來,眼中寒氣一閃,唉怨之色為之一振.
"出發."
力牧得令,大旗一揮,十萬大軍,蛇形前進,在這無邊的大荒之中,居然不聞其半點聲音.
狂風呼嘯,大雨突淋,天空中萬千閃電如怪蛇亂舞,劃破長空.行走間,巨雷陣陣,驚天動地.
前方即是涿鹿.離開戰還有兩個時辰,大雨已停.星光初現。
“傳令下去,全休軍士就地休息。”
一路風雨,將士們已是全身濕透,命令傳來,分分依地而座,生起篝火,燒烤衣甲。
一時間,蒼茫大地上,火光跳躍,與剛剛露出頭來的滿天星晨遙相呼應,放目遠眺,這茫茫天地在星火的牽引之下,渾然一體,再也分不清那裏是天那裏是地。
黃帝在一處高地停下,相伴多年的金戈鐵甲,映襯出他那雄武的身材與君臨天下的氣勢。隻看得遠方一少年軍幹眼都直了。
“如果將來我也能如黃帝陛下一般。勇武無敵,此生也無憾了。”心中暗暗想著,不覺一時癡了,發起呆來。
迎麵直來一壯士,看到少年獨自發愣,眼中飄忽不定,時而羨慕,時而崇拜,突然間又露出堅毅之色,擬做出重大決定一般。
壯士看得有趣,便往少年軍士處走來。
“小子,大戰在即,害怕了?”壯士聲頗洪亮,極有氣勢。
年輕軍士驚醒過來,才知道自己想得癡了,身邊來人卻也渾然不知。於是抬起頭來,觀看來人。
這一看之下不覺又是大驚。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應龍將軍,少年久聞其名,知道他是黃帝陛下的一員猛將,能飛天入地,善吐水製敵。兩臂有萬斤之力,跟隨軒轅黃帝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在平時,少年能遠遠看到他,都屬不易,今日誰想這等英雄人物神奇般的出現在自己眼前,心下那能不驚,一時百念交集,腦中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
“見過應龍將軍。”不遠處一名年長軍士不知何時出現在雷洪麵前,微微向應龍行禮。一手暗暗抓住雷洪手心。
雷洪隻覺得一股暖流遊走全身,說不出的舒服,心情也瞬間恢複了平靜。當下回過神來,單膝脆下,拜見應龍將。並回答道:“我並不是害怕打仗,軍人為戰而生,定不會貪生怕死。隻是剛才盾到高地之上,黃帝陛下迎風而立,氣勢磅礴,君臨天下,一時看得呆了。心想假如那一天我也能有他那樣的英雄氣概,那今生也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