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報該走什麼路
刊首快語
作者:王玉懷
在目前多媒體並存、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報紙遇到了嚴峻挑戰。在這種形勢下,建立市場主體,實現產品多樣化,當是報業的一種自救之策。
與大眾傳播相反,科技讓微語境下的信息傳播插上了個性化的翅膀,尤其是數字技術,為分眾傳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並極大地降低了傳播成本。在傳播的分眾化時代,傳播市場呈現出“無限的生產,無限的渠道,無限的需求”這樣的特征。同城報紙在近半數內容雷同的情況下,再想靠傳統的運作模式吸引大眾就很難了。有目的地投分眾所好以達到燎原之勢,應該是一個可行的思路。
基於這種思路,三晉都市報今年上半年推出“太原社區報”,每周一期,本著“集納社區新聞,助力美麗生活”的宗旨,徹底顛覆傳統的社區新聞理念,為社區居民量身打造服務新聞。目前社會反響還不錯,社區幹部和居民都比較認可。另外,由於經營上得到山西省社區文化促進會的支持與合作,對方出資保證了社區居民能夠及時免費看到報紙。但在運作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太原社區報”涵蓋的範圍太大,並不能達到貼近居民、爭取分眾的初衷。
“股神”巴菲特在收購家鄉報紙《奧馬哈世界先驅報》時曾說,“盡管報紙曾經的許多功能已不複存在,但《奧馬哈世界先驅報》仍報道了我在其他地方無法找到的關於奧馬哈、當地體育和鄰居的新聞”。這說明,從普通居民的角度看,人們對左鄰右舍、門前屋後有著本能的關心。但若要遍地撒網,人員投入、資金投入和管理能力無疑是一道難邁的坎。
另外,在社區報的經營上,探索與數字技術的融合之路將是當前要務。新聞服務隻有與數字技術聯姻,實現傳播渠道的又一次更新,報業才會有勃勃興旺的第二春。這應該是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思路與努力方向。
“新聞”會一直存在並興旺,公眾永遠不乏了解的欲望。但新聞將通過什麼樣的介質傳播,這種介質由誰掌握,這應該是媒體人需要認真思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