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二十二世紀的長安(1 / 2)

2123年,5月,22日長安城。星期六。

蔚藍如洗的天空下。

一片縱橫交錯的城際磁浮快道。

林立而造型各異的超高樓宇。

一切都散發著欣欣向榮的氣息和勃發的生機。

繁忙而有序的城市在向每個市民演奏著和平的音符。

城市中心有一塊很大麵積的空地,是一個透明全息內呈像罩。

其內是一塊依稀可辨的中國古代城樓式建築殘垣。

十來米高玻璃的罩上,來往如織的遊人中有二三十個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圍坐在玻璃罩上。

中間有一個十分漂亮的年輕老師,黑色的教學用投視飛行儀懸浮其上,投視儀還在投影呈像新加入聽課的學生。

老師正在講解:“長安城本地的同學應該大多都來過這裏了,或者也有人之前看過相關資料,這處戰爭遺跡是中國長安城曾經的地標和城市中心——鍾樓,建成於古中國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後來毀壞於1939年後經曆五次修繕……在2042年因處於核爆邊緣區域而幾近全毀。”

然後指著不遠處一個癟了的鍾型金屬物:“那是景雲鍾,重達6.5噸!是被核爆衝擊波毀壞的。至今依然有十分強的放射元素。”

亞太政府在2049年對長安城減輻射處理和重建時,特意保留了當時這裏的原貌,僅對散落燒毀的屍體進行了處理,以此提醒所有人戰爭的殘酷和人類文明的進程伴隨了很多的自我毀壞,防止人類再次因為仇恨和欲望蒙蔽了雙眼……同學們也可以通過防護罩內的呈像看到鍾樓曾經的輝煌影像和核爆時的實景回放……。”

在車道密布、流人如織的城區以外,聳立著青蔥翠密的森林,但是除了聚居點外的叢林中偶爾還是能從植被下看到一抹廢棄的道路或者建築根胚。

雖然第三次熱核戰爭已經過去了七十餘年,但是人類數量依然沒有恢複到戰前的一半,特別是曾經世界人口第一的中華區,現在僅僅七億人口不到,而且,在智能機器人融入到社會以後,人類對養育下一代的欲望也越來越低了。

距離長安城幾十公裏,鹹陽城。

這座曾經的長安衛城已經在熱核戰爭以後廢棄了,這裏周邊的密林裏,幾十年前掩埋了太多的肢體和身軀,雖然戰爭後都進行了防疫處理和淨化,但是人們似乎是想逃避過往的傷痛,又或是因為人口不足而沒有必要,除了一些機車道路,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回避重建這個舊城。

除了機場道路旁一塊修葺得十分嚴肅慕陵和紀念碑以外,這塊區域已經鮮有普通市民到來。

但以機場為核心的一塊區域卻令人驚詫地聳立著大大小小十幾座國際頂級酒店飯店。那豪華的裝飾、整潔的巡航車道、眼花繚亂的各種燈光和立體廣告,都市的繁華和相隔其不遠處有些破舊卻密布的平房以及外圍繁茂的綠林顯得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繁華的區域中心街道上,隨處可見的懸空球形機械警衛器讓空氣多添了一絲肅穆,街道上看不見小孩子和嬰兒車、校車、警車等事物,但卻有各式紋身大漢和奇裝異服的男子。

為數不多的女人,要麼是身邊跟著幾個機器人保鏢的權貴婦人,要麼就是打扮妖冶到讓人不敢觸碰的嫵媚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