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歲土城”三個字時,李教授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曾經在一次西藏實地考察時,聽一位唱詩人提起,那是古格王朝最後的一處遺跡。而唱詩人也隻是提到這個名字,再沒有其他更多的信息。而後李教授多方走訪,聽說過歲土城的人就一個沒有。在西藏,歲土城是一個連傳說中都無從查找的地方。今天,聽到海川眾人講,眼前這張唐卡和歲土城有著直接的關係,讓他難以抑製心中的激動,舊話重提又問起唐卡原件的下落。
海川無奈告訴李教授,發現這份複印件的研究所已經廢棄很多年,關於這張唐卡也沒有找到更多的記錄。原件即使現在還在世,從明朝到現在幾百年時間也早不知道流落到哪裏去了。
聽到這裏,李教授露出了十分沮喪的表情,告訴海川他們:這份複印件是油墨複印,效果非常不清晰,而且可能複印的不是原件而是手抄副本。所以其中的許多信息都模糊不清,沒法辨認。現在找不到原件,要破譯出其中的完整信息,自己無能為力。
龍達聽到這裏,馬上問:“您的意思是,能看清楚的部分,有把握破譯其中的信息?”雖然聽到唐卡圖案模糊不清,無法破譯出全部信息。但隻要能有一點線索,也算有了頭緒,知道一點[總不什麼]都不知道強。
李教授點點頭說:“這張唐卡是用藏族傳統的記錄工藝,記存著一段文字信息。在唐卡中的每個佛像和神像,都分別對應著一個字。而這些神像的的排列順序是從中間開始,順時針螺旋形向外展開。這種排列順序,隻有公元十四到十六世紀出現過,現在現存的唐卡原件寥寥無幾,更不用說了解其中機關的人了。”說道這裏,李教授表現出一點得意的表情,繼續說:“這份複印件中太多的神像圖案模糊不清,很多都無法辨認,有些也隻能通過局部一些服飾來推斷,所以破譯出來的大多是些零散的文字。幸運的是,唐卡的畫麵中心部分很清晰,這裏也正好是信息的源頭。我從中破譯出唐卡所記載信息的第一句話是‘死者的屍骨構建成牆壁,聖地矗立在昆侖山腳下,引導著遠方的旅人’。這應該是一段詩歌或者謎語,具體指得是什麼因為手頭掌握的信息實在太少,所以無從得知。”
“死者的屍骨構建成牆壁,聖地矗立在昆侖山腳下,引導著遠方的旅人”海川眾人心中都默念了一遍這句話,牢牢把它記在心中。他們清楚,這句話就是通向歲土城線索的開端。想要找到埋藏了幾百年的龍骨,要從這裏下手。
李教授接著繼續說:“如果唐卡記載的信息真如你們所說,是關於輪回宗聖地歲土城的位置,這段信息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我準備把這個信息申報上去,讓學院組織一支科考隊前往西藏實地考察。等科考隊組建成立,我非常願意邀請你們一同參加,這有著重大的曆史意義。我馬上給學院發傳真!”說罷,李教授將整理出來的資料,連同唐卡複印件一起用傳真機發了出去。
這時,龍達小聲問海川:“是否答應對方的邀請?我覺得和他們一起進藏,有專家隨行找到新線索的機會加大,但相應麻煩也會增加。怎們取舍?”
海川笑了一聲,轉頭對龍達說:“嗬嗬,你很不了解中國的情況。從他把資料交上去,等一係列審批下來,明年能建成就不錯。既然他已經不能再給咱們提供更多信息,咱們也就沒必要再繼續等在這裏。”
商量妥當,海川眾人告別李教授,回到家中為進藏做準備。
時間一晃三天過去,海川四人正在一起商議這次西藏之行的具體事宜時,有一個電話打來。海川接起電話,聽到對麵說:“請問是劉先生嗎?我是胡建軍,現在就在您家樓下,如果方便見一麵可以嗎?”一聽到電話,海川四人都相互看了一下,想不出這個大馬臉怎麼突然之間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