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企業家政府在我國的運用(1 / 2)

論企業家政府在我國的運用

話題

作者:夏建萍

摘 要:企業家政府理論是伴隨西方經濟危機以及官僚體製的危機而產生的,美國地方政府的實踐也為企業家政府產生提供了實踐基礎。基於企業家政府理論,分析其在我國運用的必要性,並進一步探討其現實實踐存在的誤區,最後提出規避誤區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企業家政府;政府企業化;市場機製

一、企業家政府

(一)企業家政府產生的背景

1.官僚體製的危機

企業家政府是伴隨著西方傳統政府官僚體製的危機而出現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類生活的社會瞬息萬變,全球市場的形成使原來的經濟體製麵臨巨大的挑戰,教育水平的提高使腦力勞動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人們對市場的需求也趨於多樣化。這些變化要求經濟體製變得靈活,產品和服務是多樣化與高質量的,政府能夠為公眾謀求更多的利益。很顯然,傳統的官僚製已越來越不能適應這種環境的要求。

2.美國地方政府的實踐

20世紀80—90年代,美國經濟更加不景氣,一些地方政府對此迅速做出反應,紛紛開始尋求出路,他們自願拋棄舊的管理方法,遵循市場規律,與私營企業進行合作,以多種方式提供服務。如1975年當選上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市長的喬治·拉蒂莫爾,他在上任之初就麵臨經濟滑坡、人口下降、財政拮據、環境汙染的爛攤子。他選擇改革,製定了一係列政策吸引私營企業投資於公益事業,並組織大規模義務勞動,如修築房屋,清理垃圾、管理公園,興建圖書館、醫院等。結果出現了奇跡,政府雇員減少了12%,預算和稅收增長被控製在通貨膨脹率以下,城市債務降低,人們生活豐富了,政府作用也增強了。[1]美國一些地方政府的實踐為企業家政府理論的提出奠定了實踐基礎,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奧斯本等人提出了企業家政府理論。

(二)企業家政府含義

企業家政府一詞是由法國經濟學家薩伊於1800年提出的。他認為,企業家把經濟資源從生產率和產出較低的地方轉移到較高的地方,同時他還認為企業家是運用新的形勢創造最大限度的生產率和實效。奧斯本引用薩伊對企業家概念的定義,認為:“薩伊所下的定義,既適用於私營部門,也同樣適用於公營部門和第三部門。有膽有識的督學和校長用新的方式來使用資源,創造最大限度的生產率和實效。具有革新精神的機場管理者也是這麼做的。福利事業的專員們,勞工部長們,商業部的官吏們都能夠把資源注入生產率和產出更高的地方。我們說到公共事業的企業家,指的是習慣性地這般行事的人。我們說到企業家式模式時,指的是習慣性地這般行事的公營部門的機構,不斷地以新的方式運用其資源來提高其效率和效能”。[2] 奧斯本提出的企業家政府,實際上是試圖把企業經營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來,使政府這類公共組織能像私人企業那樣,合理利用資源,注重投入產出,提高行政效率。[3]

企業家政府主張用企業家的顧客意識、成本意識、競爭意識等價值觀念,通過引入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如績效管理、全麵質量管理與市場競爭機製等,把政府再造為一個能夠有效運作,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政府。

(三)企業家政府在我國運用的必要性

(1)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的需要

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是推進行政體製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設經濟型政府的重要內容。黨和國家機構領導人多次在有關重要會議上強調,要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資源。目前我國機構設置龐大,財政供養人員多,政府行政管理支出、財政支出比例呈持續增長態勢,行政成本偏高。而企業家政府強調要使政府這類公共組織能像私人企業那樣,合理利用資源,注重投入產出,創建一個花錢少而效率高的政府。這無疑對於我國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的需要具有重大啟示作用。

(2)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

政府效率對於一國政府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當前我國政府的效率狀況卻並不樂觀。由於政府是非市場機構,所以其提供的產品或勞務屬於非市場產品或勞務,缺乏競爭。其直接後果表現在兩個方麵: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低效率和政府行為造成的資源配置低效率。[4]而企業家政府理論注重在政府內部引入競爭機製,這樣有利於消除政府的低效率問題。

(3)提高服務質量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競爭的加劇,政府服務質量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國的政府服務質量存在諸多問題,如政府部門及其公務員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質量較低。企業家政府強調顧客意識,認為政府是受顧客驅使的,其宗旨是滿足顧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這就要求政府樹立服務型政府理念,根據自身實際滿足公眾的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