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煌煌帝王都(1 / 2)

在這個陌生的時空裏,充斥著許多並不陌生的曆史事件、還有陌生的朝代。

這個世界的最近一個大一統朝代是統一傳統中國疆域的華朝。

華朝的始祖也是劉邦那樣草莽出身的白丁,區別是,劉邦是遊手好閑的社會人、還是有點一官半職的基層自治組織亭長出身,這個世界裏的華朝太祖卻是老實本分的漁家子弟,終年臨水而居、靠著江河湖海的點點恩澤勉強過個日子。

碰上個台風海嘯啥的,點子背點的也就喂魚肚子裏交代小命了。因為也談不上出身多麼高貴,家有多少田產,除了全家獨他一人勉強因年幼寄宿於外祖家逃了一條小命外,海邊漁村的大多數人家全家都交代在海神的憤怒之下了。

始祖的成長也是在幸存的那些離海偏遠地勢高的人家吃百家飯、穿破麻衣長大的。

後來適逢前朝遭遇極北犬戎入侵,天子詔諭四海八方豪傑共同抵禦外辱,便在20多歲的時候帶著全村的子弟投了軍,並且憑借一個漁家子弟的機敏和智慧,在軍旅生涯血與火的洗禮中一步步成為攘禦外敵的兩支主要力量之一的平海軍主帥。

在曆經十餘年的烽火硝煙之後,前朝並未及時與民生息喘氣的機會,反而延續之前的苛政和繁重賦稅,終於激起一場席卷南北的民變。

以此前平息外族叛亂的平海軍主帥李潁和定北軍主帥司馬匡為兩大陣營,又是十年內戰,最終司馬家族為避免全族上下覆滅渤海,定北軍永世不入中原為誓,結束紛亂,天下進入華朝260餘年的大治。

直到高帝歆德九年六月初四的宣化門之變,高帝長子李刈與三子李承化因儲位之爭進入白熱化,進入無法皇帝都無法作出清醒決斷的惡劣局勢之下,無奈召集天下州府一把手和手握重兵將領舉行大朝會。

不料大朝會這天,李刈與李承化領著各自人馬來到宣化門內的臨湖殿,局勢便已急轉直下。

輕裝簡從的李刈正想掉轉馬頭,朝東返回齊王府以策萬全,李承化麾下人馬便以人數占優的優勢先發製人,一箭射死李刈之子齊王宮世子李邵,李刈卻是慌亂之間隻被一箭射中左肩,撿了一條命,倉皇逃回了自己的府邸。

史稱宣化門之變,盡管此後以長江為界的兩朝互相對立攻訐數百年,南人稱北方華朝陰謀論,李刈以一子為代價,謀奪華朝江山;北人則稱南方梁太祖品行不端,弑兄奪位之心昭然若揭。

然而當時的境況是,出於對大朝會追責的恐懼,走投無路的梁王李承化攜麾下人馬匆忙策馬借道宣化門外的紅樹林,百餘騎人馬遠避京畿外終南山,另一麵遣人入長安,接應事先安置在城北的重臣家屬及梁王府內一幹家眷。南下之後,憑借此前積蓄的奪嫡人馬以南方官僚氏族勢力為主的優勢,屠了幾次城展現鐵腕手段之後,一舉拿下剩餘忠於高帝的沿海州府。

梁王遠走江南之後,高帝震怒,大朝會最終順理成章的推舉遇刺痛失愛子的齊王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