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發布西藏白皮書: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符合中國國情
藏區資訊
國新辦發布西藏白皮書: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符合中國國情
國務院新聞辦9月6日發表《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白皮書全麵介紹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給西藏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白皮書指出,過去50年的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是西藏曆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符合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完全適合中國國情和西藏地方的實際,是西藏發展進步的正確選擇。白皮書介紹,目前西藏有各類宗教活動場所1787處,住寺僧尼4.6萬多人;現有活佛358名,其中有60多位新轉世活佛。白皮書指出十四世達賴集團出於“西藏獨立”的政治目的,否定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否定在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下西藏的發展進步,其分裂行徑,違背了中國憲法和中國國家製度,損害了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注定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西藏和四省藏區幹部群眾熱議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8月25日在北京閉幕,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西藏工作提出了根本遵循。“富民興藏”“改善民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等成為西藏和四省藏區幹部群眾熱議的話題。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白堆村村支部書記德吉央宗談起西藏的變化時說,近年來,民生政策落實得力,群眾生活越來越有滋味。這都得益於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賈洛鎮日阿洛村村民仁科笑著說,“這次中央開會又明確了許多支持政策,以後生活會更好。” “現在生活方便多了,有水、有電,周邊還有學校和醫院。”西藏那曲地區申紮縣牧民索朗次仁一家還是關注著會議的內容。會議提到要加快補上教育這個“短板”,加快摘掉缺醫少藥的“帽子”,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索朗次仁認為“說到了心坎上”。那曲地區雙湖縣委書記南培說,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關懷下,在全國各省市的無私援助下,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信隨著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召開,西藏將迎來一個更好的發展時期。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縣委書記武偉說:“總書記講話中提到‘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西藏和四省藏區已經進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眼下,距離目標實現僅有5年多時間。我們將貫徹落實好此次會議精神,齊心協力把經濟、民生等領域的工作提升至新的高度,跟上全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
十大數據折射西藏50年巨變
在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際,從涉及經濟、重點項目、財政收入、住房、交通、生態、旅遊等多個方麵的數據,可以看到五十年來西藏經濟社會各方麵發生的巨大變化。1、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8.5倍;2、近6000億元投向重點建設;3、地方財政收入占GDP13.5%;4、工業總產值達到150億元;5、公路通車裏程達到7.5萬公裏;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730元;7、230萬農牧民圓了“新房夢”;8、人均壽命提升至68.2歲;9、保護區占西藏國土麵積34.5%;10、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1500萬人次。
西藏通過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條例
為切實有效保護布達拉宮文化遺產的環境風貌、真實性、完整性,專門製定保護條例,進一步明確規劃、管理、科研、保護等工作,將有力地促進西藏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依法進行。西藏自治區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條例》,這是西藏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一部重要的地方性法規,對於保障布達拉宮曆史建築群安全,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此舉標誌著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納入法治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