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神的敦煌和匿名的敦煌(2)(1 / 1)

專欄

莫高窟與世界聖地普遍的陽性凸立出來不同,它是一個陰性的整體,等待著深入。人們像來自黑暗宇宙的精子,朝著這些幽邃的洞穴走去,在那裏深藏著燦爛而寧靜的五色,你也許因好色而再次誕生。

敦煌不是靈光一現的結果,為創造它,無數匿名的大師、工匠、藝人前仆後繼,不是颶風般的激情,而是持久如沙漠、平庸如沙漠的激情以及一代接一代的越來越爐火純青的手藝,直到時間認輸,直到後繼者體會到那種再也無法超越、到此為止的絕望,時代喪失了再次開鑿創造新作品的勇氣、激情、氛圍、能力、靈感、虔誠、專注和手藝,隻有頂禮膜拜、守護、保管、闡釋、考證、嫉妒、盜竊、剽竊、模仿、毀滅的份了。第一個窟、第一根線條、第一塊泥巴、第一抹鈷藍、第一尊塑像……出現於北周。唐文《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記載,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地,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開鑿並塑造的活動經曆了隋、盛唐、中唐、晚唐、宋、隋、元、明、清,持續了很多個世紀。直到20世紀,人類的意識形態全麵改變了,唯物主義席卷沙漠,這一輝煌的藝術創造才告終結。

敦煌是匿名的,在公元4-9世紀的壁畫中,找不到關於作者的任何資料。作者已死,作者已經匿名。佛陀一再告誡不要立偶像,神自己是自己的偶像,佛涅槃之後是不可見的在者。匠人們創造的是神,揣摩、創造偶像意味著作者比神更高,這是一種得罪,他們怎能落下自己的名字?落名等於招供神是他創造的。匿名者因為匿名而自由,他們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並創造心中的諸神。

佛陀的中國化

佛教最初是不立偶像的。公元1世紀至3世紀前後,最早的偶像出現在印度的犍陀羅,受到希臘藝術的影響。希臘人熱衷的美感之一是崇高,敦煌以西的佛像都有一種崇高感,佛陀被塑造成神聖世界的王者、英雄、偉丈夫、領袖的形象。

在早期的作品中,頂禮膜拜、亦步亦趨、線條僵硬。但按照中國人、中國經驗、中國式的世界觀來修改、補充、再造的活動也開始了。逐漸地,佛陀的形象走下了印度傳來的那個神龕,它不再是偉丈夫、王者、人生方向的製定者、男性,而是人間的讚美者、庇護者、家長、母性。諸神的形象也更為優美,更為親和,既不與世俗世界同流合汙,也沒有鶴立雞群、高高在上。唐本身是一個自由解放的時代,佛教已經中國化。敦煌在唐達到高峰,這個高峰已經超越了它的初衷——宗教激情。

158窟。微明。大佛睡在沙漠上,安然垂目。匠人匿名於佛中。而佛匿名於敦煌。敦煌匿名於沙漠,沙漠匿名於宇宙。微之偉大。微妙之偉大。不是奇妙。是微妙。神妙乃是微妙。

神仙世界裏藏著許多誠惶誠恐,渴望加入仙人隊伍的供養人。供養人乃一切造像中最人間化的,完全是畫師們現實世界中的人物,地主、富豪、凡夫俗子以跟著敦煌超凡脫俗為榮。在敦煌的時代,人們衡量生命的價值,乃是依據他們與神的距離而不是與財富的距離。一擲千金的供養人大有人在。

425窟,坐佛如祖母。375窟,得道成仙的馬匹。57窟,脅侍菩薩以及後麵的5位美人太美,太美!畫得出這等美麗的隻有仙人。220窟,一支世界最美麗的樂隊,長裾飄飄的樂隊。這種樂隊從未在西方音樂史上出現過。靜止的洞窟中,仿佛可以聽見仙樂在響。328窟有一組偉大的塑像。中正、莊嚴。偉大的文明最後創造的不僅僅是觀念或者知識。還有一種存在於空間、似乎可以撫摸到的質地:飄逸、深厚、圓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