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蕪湖鐵畫:鐵打的丹青(1)(1 / 1)

手藝

文/戚良鵬

民國時期,一個小鐵匠的偷師行為,讓康熙年間誕生的蕪湖鐵畫得以延續至今,更重要的是,他還打破“傳男不傳女”的老規矩,讓鐵畫技藝最終開枝散葉,聲名遠播海外。但如今,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衝擊和老藝人的流散,做鐵畫的人龍蛇混雜,作品泥沙俱下,純正的鐵畫技藝正麵臨絕境……

自古以來,民間就流傳著“鐵到蕪湖自成鋼”的說法,這裏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因此從春秋時期起,就有人開始在這裏煉鐵,傳說著名的鑄劍大師幹將就曾在此鑄劍,如今在蕪湖市區的赤鑄山上,還保存著幹將鑄劍的遺跡。千百年來,來自四麵八方的藝人,創造了蕪湖別具一格的鐵藝文化,進而催生了鐵藝中的一朵奇葩——鐵畫。

蕪湖鐵畫誕生於清康熙年間的鐵匠湯鵬之手,但一直無人問津,直到乾隆年間才逐漸興盛,但由於傳承規矩嚴格,到了民國時期,蕪湖鐵畫幾乎到了人亡藝絕的地步,幸得偷學技藝的鐵匠儲炎慶保住了這門技藝,並在新中國成立後將其發揚光大。但到了新世紀,麵對現代市場經濟的衝擊,蕪湖市工藝美術廠負債累累,終於在2013年破產倒閉,從事鐵畫的老藝人流散嚴重,小商鋪和小作坊亂象環生,“蕪湖鐵畫”的招牌被抹黑,純正的鐵畫技藝麵臨絕境……

小鐵匠偷師保住絕技

從春秋時代開始,就有鐵匠在蕪湖從事鐵藝鍛造,經過幾千年之後,形成了著名的“蕪湖三刀”:剪刀、菜刀、剃刀,而清康熙年間一名鐵匠偶然的奇思妙想,更是創造了亙古一絕的藝術奇葩——蕪湖鐵畫。

蕪湖鐵畫如今的傳人叫儲金霞,是一名身形瘦削的老太太,見到她的時候是在儲氏鐵畫工作室內,她告訴我,鐵畫的創始人本來姓湯,傳到他們儲家手裏,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康熙年間,蕪湖鐵匠湯鵬在打造單技鐵花和有內裱絹紙的鐵花燈的過程中,偶然發現將兩種打造方法融合,就能打造出更多的形象。在他的好友——新安畫派著名畫家肖雲從的幫助下,湯鵬大受啟發,將國畫的技法與意境融合到鍛造之中,創作了大批含有山水、人物、花卉、蟲魚、飛禽、走獸等多種藝術形象的鐵畫。

鐵畫創造出來之後,湯鵬名噪一時,但在文人士大夫眼中,一個鐵匠打出來的畫,怎麼也和優雅的藝術沾不上邊,於是鐵畫無人問津。事情一直到100多年後才迎來轉機,當時的戶部主事黃鉞回鄉省親,在祖屋中發現了湯鵬的鐵畫,一時驚為天人,將其帶回北京獻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看了之後非常喜歡,大加讚賞,蕪湖鐵畫從此一舉成名,成為眾多鐵匠爭相效仿的技藝。

到了光緒年間,一位出了家的湯姓後人——了塵和尚,打破“技不外傳”的規矩,將祖傳的鐵畫絕技傳授給了數位外姓鐵工,其中最出名的是沈國華,他學成之後開了間“沈義興自製鐵鋪”,又將技術傳授給了自己的兒子沈德金,成為蕪湖當時最出名的鐵畫鋪子。

這一年,儲金霞的父親儲炎慶19歲,來到蕪湖“沈義興自製鐵鋪”幫工,想學做鐵畫的技藝,但沈德金不肯外傳,於是儲炎慶就偷偷找機會觀察沈德金的運錘、結火方法,並在背地裏反複模仿操作,久而久之,他竟然偷學到了鍛造鐵畫的技藝。沈德金發現儲炎慶偷學技藝的事情之後,勃然大怒,將他趕出了鋪子。儲炎慶幹脆在親友的幫助下,在蕪湖花津橋開設“儲永昌(慶記)鐵鋪”,以打鐵器及製鐵畫為業,與沈家的鐵鋪分庭抗禮。但好景不長,隨著軍閥混戰及後來的抗日戰爭,鐵畫市場一片蕭條,儲家的鐵鋪也在戰亂中倒閉,蕪湖鐵畫銷聲匿跡。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決定挖掘保護一批傳統文化遺產,這時,沈德金早已去世,儲炎慶就成了蕪湖鐵畫的唯一傳人,在國家的感召下,1956年,儲炎慶重新出山,組建了鐵畫恢複小組,培養了大批弟子,成立了蕪湖工藝美術廠,在他的帶領下,製作了《斷橋相會》、《關山雪霽》、《梅山水庫》、《牛郎織女笑開顏》、《鬆鷹》、《綠竹垂蔭》等新作品,沉寂多年之後,蕪湖鐵畫終於迎來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