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玩轉戛納]頗具中國特色的“某某之夜”(1 / 2)

[玩轉戛納]頗具中國特色的“某某之夜”

當戛納夜色降臨,另一種主題的生活浮出水麵,依然跟電影有關,氣氛卻愉悅許多,這就是各種主題派對和酒會。這些酒會有著相似的名字或者主題,基本上都可以翻譯作“某某之夜”。中國電影之夜,雖然不敢說是電影節期間人氣最高、知名度最大的酒會,但一定是戛納海灘上“動靜”最大、“中國特色”最明顯的酒會,高潮就是那據說價值不菲的焰火環節,每當那華麗的焰火在戛納的海灘上空綻放的時候,都是“全戛納往上看”盛景出現的時刻。

戛納不僅是影迷心的電影聖地,也是一座巨大的名利場,作為前者,它是電影世界逼格的代名詞,作為後者,它用巨大的交易量,維護著這座小城乃至整個法國在世界電影工業體係中的話語權。

作為一座依靠旅遊和會展業而繁榮的城市,戛納每年舉辦很多主題展會,對於本地人來說,電影節僅是其中毫無差別的一個,但對於全世界的影迷和電影人來說,五月中下旬的戛納,無疑是一種召喚,他們帶著觀影的熱情,交易的衝動,追星的興奮,從世界各地聚集於此,開始一場為期兩周的狂歡,白天看片,晚上混趴,就是這段時間戛納生活的主題,戛納的風情也在太陽沉入地中海的海平麵後,呈現出了兩種不同的風情。

戛納的白天,一切都行色匆匆,媒體記者也好、電影人也罷,不是穿梭在各個影廳前排隊入場看片,就是往返於酒店和電影宮之間約采訪,談買賣,無暇他顧,隻有當夜色降臨,另一種主題的生活才浮出水麵,依然跟電影有關,氣氛卻愉悅許多,這就是各種主題派對和酒會。這些酒會有著相似的名字或者主題,基本上都可以翻譯作“某某之夜”。

電影節期間的每個晚上,都有數不清的這些“之夜”,在電影宮對麵的那些酒店裏、海灘邊上的帳篷裏,甚至是公寓和遊艇裏舉行著,這些派對因為主人身份、場地規模和舉辦目的的差異,對於來賓的身份都有著嚴格的限製,共同的特點是“非公開”,你一定要從派對主人或者主辦的公關那裏拿到邀請函,才能被允許入內。記得有一次,尹麗川導演帶著她的電影參加戛納電影節,本來約好的采訪,因為她之前的活動耽誤了,晚上她又要赴約去參加一個私人派對,本來想讓我和同事一起去派對上采訪,可是當我們趕到舉辦派對的海灘帳篷外的時候,卻被門口的公關告知沒有邀請函無法入內,無奈,尹麗川隻好舉著酒杯跑出帳篷,我們在路邊席地而坐完成了采訪。

在這些形形色色的派對中間,有一些由電影製作發行公司或者他們委托的國際公關公司舉辦的派對,邀請的客人也都是世界各地的同行,大家喝喝酒聊聊天,白天在交易市場沒有聊完的生意,也可以繼續談著。初次見麵的,也可以沒話找話,沒準就聊出了合作的機會,這話一點都不假,我的一個演員朋友,參與拍攝過好幾部國外導演的電影,其中就有戛納酒會上談成的。

就像電影宮外有很多舉著牌子的“求票族”一樣,戛納電影節期間有很多“蹭趴族”,一張某某之夜的邀請函,尤其是那些熱門派對的邀請函就是他們眼中的獵物,這些人有的也許是為了追星,有的也許是為了推銷自己的電影,也有的是為了獲得某種潛規則的機會,總之,為了不同的目的,他們彙聚到了這片海灘,但想辦法拿到邀請函混進派對,才是他們絞盡腦汁拿要闖的第一道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