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用型會計學專業課程體係構建的研究與實施(1 / 3)

應用型會計學專業課程體係構建的研究與實施

財會教育

作者:李桂梅

摘要:應用型會計學專業課程體係的構建一直是一個難題。筆者通過十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探索,在課程設置、教師授課、學生學習等方麵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係。本文將這些內容進行梳理,以供同行參考,共同推動應用型會計學專業的教學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應用型 課程體係構建改革 人才發展潛能培養 職業能力培養

一、教學改革的背景

財政部規定單位會計崗位屬於管理崗位,這就意味著會計學專業教育教學不同於其他專業,作為應用型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不能隻是技能應用型人才,還要在報稅、理財上獨當一麵。因此為該崗位培養人才時,針對用人單位規模層次不同,設置理論課、實踐課時數不同。

筆者在某所應用型高校擔任會計學專業教研室主任工作長達十多年。起初兩三年做教學計劃時,按照學校文件規定的總學時數、總學分、每一學期考試門數、實踐比例等要求,參考電大、自考等課程時數以及大綱,再加上教學經驗,設置具體的理論課程、實踐內容;後來通過帶學生到企業、公司做調查,以及參加省內會計技能大賽、與各高校同學科教師進行交流、溝通,對如何設置應用型會計學專業教學計劃有了思考;通過與走向工作崗位的畢業生的聯係、溝通,在向一些知名專家谘詢、請教基礎上,對應用型會計學專業教學計劃設置有了一些新的體會,現加以總結,供同行參考。

二、設置課程時需要從基礎知識、動手能力、未來發展等方麵考慮

設置課程時需要從三方麵考慮:首先,要以專業基礎知識紮實設置課程;其次考慮學生快速上崗設置課程;最後,要以學生未來發展潛能設置專業課程和其他課程。

(一)要以專業基礎知識紮實為鋪墊設置課程

除了公共課程外,專業基礎課程有高等數學、微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財政與金融、經濟法、基礎會計、統計學、財務會計、成本會計、電算會計、財務管理、稅法與稅務會計、市場營銷學等。

(二)要讓學生畢業後能夠快速上崗設置課程

學生快速上崗,其相關的課程,主要是針對崗位設置仿真實驗,其實驗環節有:基礎會計隨堂實驗、財務會計隨堂實驗(仿真實驗)、成本會計隨堂實驗(仿真實驗)、電算會計隨堂實驗、出納業務實驗、辦公自動化、會計(工業)綜合實驗等。

(三)要按照學生未來發展專業潛能設置專業課程和其他課程

涉及培養的學生未來發展潛能的課程要從理論課和實踐環節兩方麵考慮。

1.設置的理論課程。要針對專業強的財務會計設置強化課:中級財務會計(會計師考試教材或者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管理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分析等。

2.設置的實踐環節課程。(1)要針對理論課的難點設置實驗,主要有:投資業務實驗、所得稅會計業務實驗、所有者權益業務實驗、利潤計算及利潤分配業務實驗、會計報表編製實驗、納稅申報表編製實驗等。(2)培養學生分析能力設置實驗和寫作:包括財務報表分析實驗(要求學生畫出坐標曲線圖)、會計製度設計調研報告、畢業論文等。

3.拓寬學生知識麵的課程設置。這類課程主要在選修課程設置時完成。比如,會計學內容微觀,需要設置一些宏觀方麵的課程;會計學專業屬於管理類,需要設置管理類的課程;會計學專業專業性強,需要設置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類的課程;也可以設置國際貿易類課程等,具體要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