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維是世上最複雜的事物,有時候念頭通透了,便覺得一切的煩惱都是庸人自擾。
春節結束後,方明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校區的建設之中。
與此同時,南川理工的教育改革在校長魯學平的推動下,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在進行了校風和學風整頓後,魯學平治理了學術上的近親繁殖,從外地引進了大批優秀的人才,給予相當優厚的科研待遇。
重點實驗室建設好後,魯學平又爭取到一係列的配套項目,南川理工的教學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致。
陳少軍出馬收拾了烏承運,這家夥安分了許多,項目得以順利進行。
四月十號的時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方明安排了隆重的慶祝儀式。
幾輛大卡車運來豬和雞鴨等家禽,方明在工地的空地上搭起了廠棚,殺豬宰雞,忙了個不亦樂乎。
十一點半左右,魯學平在副校長侯金豐的陪同下來到了工地。
熱氣騰騰的菜肴擺上了桌,一幹人就在工地聚餐。
魯學平早年當過知青,也再建築工地幹過,眼前的景象令他不由得想起了那個熱火朝天的青春年代。
“方明,不錯,不錯!”魯學平讚了一句。
“魯校長,外裝會在兩個月內完成,到時候就能投入使用。據初步估計,這些項目能夠為南川理工每年帶來數百萬的利潤。”
魯學平骨子裏是個知識分子,但他沒有知識分子的迂腐。這個商業社會,不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都應該把利益放在首位。
建築完畢,方明的公司就會退場,由中原地產接手。
中遠地產擁有成熟的操作和管理經驗,這些項目就是學校的財源所在- - --
正午十二點到了,鞭炮放了起來,工人們陸續的走到桌子邊上。
今天一大早,方明就給工人們放了個假,讓他們洗澡換衣服,用嶄新的麵貌慶祝主體封頂。
兩萬響的鞭炮放完了,工人們開始吃喝起來。
侯金豐坐在座位上,看著這些工人粗鄙的吃相,老大的不自在。
“金豐啊,當年我下鄉當知青的時候,根本沒有現在吃得好。那個時候,有個白麵饅頭就算是打牙祭了。”
“是啊,是!”侯金豐附和著老師的話。
算一算,老師現在已經是六十三了,還有兩年就到點了,這兩年可是關鍵,自己一定要爭取到老師的信任。
打著這樣的算盤,侯金豐收起了鄙夷的目光,主動端起酒杯和工人們敬酒,喝的個不亦樂乎。
魯學平的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的神色,他點了點頭轉而又搖了搖頭,沒人猜得到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其實,魯學平的心思都放在了方明的身上。
一個十九歲的青年,能夠獨立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項目,這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何況,這個青年本身還是全國高考狀元。
方明,這麼優秀的青年應該好好的栽培才是啊,魯學平動了收徒的念頭。
按照魯學平的學術成就和名望,他從五年前起就不再招收碩士生了。可是如果方明願意,他可以為此破例。
“方明,有沒有繼續升學的打算?”
方明的回答出人意料:“魯校長,我覺得讀書讀到大學就夠了。”
又是讀書無用論,魯學平對這些言論很反感,不過這句話是從方明嘴裏說出來的,他倒想聽聽。
“現在的社會風氣日益的浮躁,人們都在追名逐利,大學校園也開始浮躁起來,繼續讀研對我來講意義不大。”
“可是多讀點書總是好的。”
“魯校長,我承認您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教育家,您將理想付諸實踐,跨出了許多人都不敢跨出的一步。不過,改革的最終結果如何恐怕您也不敢抱太多的期望。”
魯學平心裏一驚,這個青年竟然看穿了自己最心底的擔憂。
表麵上看,南川理工的改革紅紅火火,也取得了一些成效,轉變了一些教學作風。可是在整個大的社會環境下,這種改革能否持久?
華夏國幾千年來都是官本位的國家,大學也日漸的官僚化,在僵化的行政體製下魯學平的改革不用多言,也能看見結局。
這就是一種悲哀!魯學平湧起了一股悲涼。
熟讀曆史的魯學平知道,在華夏國改革是非常艱難的事情。因為改革不僅僅是對現有體製的挑戰,改革還要對付強大的曆史慣性。
可是這世間就有這樣一種人,無論前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會走出自己的腳步。
魯學平又回到剛才的話題,誠懇的說道:“方明,你為什麼不願意深造?”
“魯校長,讀書不是一個人成長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