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方麵,左派黨幾乎拒絕了所有外國財團,尤其是國際大財團的政治資助,此良好的政治風氣也為他贏得了大量的黨員,雖然窘迫的財政使他完全失去了對民眾輿論的控製,從而使他很少贏得地方選區的勝利,但從這裏開始,左派黨的黨員數量便遠遠超過了其他兩黨。
【 第五選區:圖林根州 】
這是綠黨幾乎完全放棄的一個選區,隻是用影子內閣為自己爭取了區區5票,再用4次政黨會議直接換取了2票。
戰爭在左派黨和社會民主黨之間展開。
雖然左派黨得到了綠黨的友善幫助,而且綠黨也確實地操控了該區的媒體輿論,但隨著大選結束的臨近。政治鬥爭中的兩大事實逐漸浮現出水麵:
一、雖然說是三大政黨,但在漫長的選舉中,為了迎合眾多選區內的民意,又為了跟緊國家政黨方針,三大政黨在緩慢地調整和改變中,政黨方針已經變得幾乎完全一樣,如在“支持反恐”、“支持搞基因工程”和“降低國家稅收”這三個方麵,三大政黨已經完全達成一致。
二、隨著在選舉過程中頻繁地調整政黨方針,此時還能用於更換的政黨方針已經全是以前所丟棄不用的政黨方針,在此後的選區中,根本已經換無可換。
所以這時想利用政黨方針來獲得選舉優勢,已經基本上不太可能。唯一能決定勝負的,隻剩下一個關鍵:民眾輿論!
但這正是財政得到極大增強的社會民主黨人的強項。所以在最後關鍵時刻,左派黨雖然在此做出巨大的努力和大量的政黨會議,仍然慘敗於社會民主黨之下。
於此同時,綠黨繼續利用社會民主黨將所有資金用於該選區之際,搶先花重金購買第七選區的民眾輿論,打壓其民眾支持度到低點。
【 第六選區不萊梅 與 第七選區梅克倫堡 】
當這兩個選區開始選戰時,社會民主黨麵臨著非常嚴峻的事實:在綠黨的不懈餘力的打擊下,這兩個地方一開始就對社會民主黨的民眾支持度為最低的-3。而給社會民主黨的時間已經相當少了,第七選區是沒有選舉活動時間的,到時候會直接根據以往的布局情況直接唱票!
而這時,剛剛在圖林根州慘敗的左派黨麵對這最後一個堡壘,憤然發起猛攻,以無比巨大的精力投入到第六選區中。
於此同時,雖然綠黨和社會民主黨的政黨方針相當一致,但綠黨仍然利用時間差發動了攻擊。綠黨在上一選區時便提前在第七選區開展了所有的政黨會議,並成功地拿到20票,麵對即將開展會議的社會民主黨,綠黨控製媒體輿論將對其非常不利的政黨方針換到該區,再次給予其沉重的一擊。
麵對兩大政黨的分化式攻擊,社會民主黨分身無術,隻好將最後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民眾輿論上,但聚集起所有財力的左派黨再沒有給他任何的機會,傾囊而出保住了第六選區的優勢。而雖然社會民主黨拿到了第七選區的民眾輿論,可惜帶給他的並不是好消息:民眾輿論這次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大的幫助。
最後社會民主黨不得不麵對慘痛的事實:兩大選區慘敗。總共隻得到區區1席。
【 大選結果 】
德國大選就此戲劇性地結束,在所有七個州的選舉中。社會民主黨在最後棋差一著,隻得到182席,以微弱的優勢領先左派黨2席,而在北威州慘敗的綠黨隻得到135席。
於此同時,贏下四個選區勝利的社會民主黨在媒體輿論上得到了70席的巨大優勢,而其他兩黨則分別隻有40席和37席。
但左派黨真正的巨大優勢卻是在全國的黨員人數上,他們以80(萬)黨員人數的巨大優勢獲取了第一,而其他兩黨則分別隻有46(萬)和53(萬)。
國家黨政方針的分數幾乎完全一樣,從另一方麵證實了在所謂的西方民主社會,所謂的多黨執政也不過是一個笑話,其區別不過是一撥人來執行相同的政策換成另一撥人來執行相同的政策。
該場選舉的最大轉折,在於北威州一役。社會民主黨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代價擊潰了綠黨,成功地將其62席消滅於無形之中,徹底斷絕了綠黨勝利的希望,結下死仇而隻是為自己贏取了20席的媒體輿論。而左派黨則乘此良機,在借助綠黨瘋狂反撲對自己相對溫和的環境下,另辟奇徑發展黨員,終於以極其微弱的9席優勢,獲取了最後的勝利。
其黨魁彥,成功地當選為2013德國總理!
元首,萬歲!(等等,我是不是喊錯了口號?)